语文:高三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 人教版.pptVIP

语文:高三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 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三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 人教版.ppt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傲慢,后来又热情地接待子路,这是因为他想展示宁静、团聚的田园生活给子路看,证明隐居比“知其不可而为之”好。 B.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 C.子路“至,则行矣”,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去了。 D.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张不能实现,也不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答案】 C(丈人之所以离开是估计孔子会让子路重来劝说他不要隐居,而他又不愿从仕,所以先走了。)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追谥“玄圣文宣王”,五年(1012年)又谥改“至圣文宣王”。又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封孔子母颜征在为“鲁国太夫人”,孔子妻亓官氏为“郓国夫人”; 元武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封孔子父叔梁纥为“启圣王”,孔子母颜征在为“启圣王夫人”,孔子妻亓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又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曾参为“郕国宗圣公”、孔伋为“沂国述圣公”、孟轲为“邹国亚圣公”;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封“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封“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诏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五代祖各为王爵:木金父为“肇圣王”,睪夷为“裕圣王”,防叔为“诒圣王”,伯夏为“昌圣王”,叔梁纥为“启圣王”。 (2)孔子思想远播国外 孔子思想远播国外,对东亚、东南亚各国影响更大,试举三国为例: ①韩国 早在公元前3世纪,孔子思想便和汉字一起传入朝鲜半岛。7世纪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前后,曾多次派人到唐朝学习儒学。10世纪起的高丽王朝,初立文宣王庙。14世纪的李朝更重儒学,“大而国学以至术序皆有夫子庙。夫子巍然端坐,门人弟子列配左右,历代群贤从祀两庑”。日后各地都设有一些类似文庙一样的尊孔崇儒基地,目前保存232座。如汉城、釜山、庆州的孔庙,陶山书院、绍修书院、德川书院、琴山书院、培山书院、东莱乡校等。 在这些地方均阅读儒家的经典、讲解儒家的道理,敬奉孔子及先贤等。 ②日本 285年,朝鲜三国时期百济博士王仁渡海到日本,献《论语》、《千字文》,为儒学传入日本之始,很快受到朝野重视。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多为儒学内容。大化革新时的《大宝令》,也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的。在对孔子进行释奠时,尊为“先圣孔宣父”。大化革新后设大学寮,专祀孔子。江户时期设了“明伦堂”“弘道馆”“崇德馆”“止善书院”等,教授儒学和崇拜孔子。德川时代崇敬孔子和朱熹,明治维新以后,虽着重学习西方,仍崇孔不衰。陆续修建的孔庙名称不同,职能一样。如汤岛圣堂、多久圣庙、长崎孔子庙、足利学校、闲谷学校、会津若松日新馆以及琉球群岛的那霸孔庙等。有的地方除崇孔外,亦兼以儒道教育学子之职。 ③越南 在我国汉朝时儒学即传入越南。11世纪李氏王朝建立不久,便大修孔庙,祀孔子。陈朝立国之初,更重视祀孔,黎朝亦然,阮朝祀孔更为隆重。近世以来,不但在顺化彝伦堂举行隆重的祀孔,还将西贡堤岸古都街改名孔子大道,九郡设孔子路。还定“孔子日”以宣传孔子思想,定孔子诞辰(九月二十八日)为教师节等。 1.子路问津中,到底是谁来指点谁的迷津? 按照桀溺的看法,天下大乱,整个世界都像滔滔洪水泛滥一样,谁能挡得住呢?谁又能治理好这种泛滥,像传说之中的大禹一样,使天下重归太平呢?没有!所以,孔子和子路等人的奔走救世是徒劳无益的。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既然不能救世,那我们怎么办呢?要么就随波逐流,大家一起混日子,得过且过——这是长沮、桀溺们反对的,其实也是孔子反对的;要么就避开那些坏人而寻求治理天下、拯救世道的好人——这是孔子的观点,所以他带领学生离开鲁国而奔走天下,即便是“累累如丧家之犬”也绝不后悔,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这也是长沮、桀溺们所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举世皆浊,你到哪里去寻找净土呢?世人皆醉,你到哪里去寻求清醒的人呢?所以,与其避人,不如避世。连整个浊世都避开了,隐居于山林之中,与鸟兽同群,管它世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长沮、桀溺们的观点,说到底是隐士的哲学。 从理论上说,长沮、桀溺们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说他们在指点孔子、子路的迷津也无不可。 但从实践中说,我们就不能不认为孔子的话也有道理了。事实上,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办得到吗?人毕竟不可以都去做“狼人”啊!正如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作为一个人,不和人打交道而完全隐居是不可能的。就是长沮、桀溺,不也并没有到山林之中去与飞禽走兽同群,而还在耕田种地,食人间烟火吗?何况,他们不仅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