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之都末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挖掘机之都末路   江西广丰,一个至今都没有形成挖掘机产业集群的内陆县,“无中生有”打造出了一个“挖掘机之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轨迹,被誉为“广丰现象”。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叫项达昌的广丰农民,开着挖掘机在上海“挖”出了第一桶金,成为那片贫瘠的土地上诞生的第一位亿万富豪。自此,围绕着挖掘机的打工造富传奇,在广丰每年近30万人的劳务输出军团里被不断复制。   从几台机械小打小闹到7万多台的“铁甲军团”,广丰挖掘机如今的保有量占全国总量的1/10,挖掘机市场带动的劳动力超过20万人,1/3广丰人靠挖掘机致富。   有句玩笑话说,广丰的挖掘机打个喷嚏,上海就有一半建筑工地停工。   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市场。新世纪的头十年,国内外各路挖掘机厂商、代理商云集广丰,他们不惜以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销售手段,将数万台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挖掘机搬到广丰。一时间,广丰和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一起,见证了挖掘机给他们带来的共同繁荣。   然而,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趋缓、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深入、各地挖掘机需求趋于饱和,靠工程吃饭的广丰人开始揽不到活、还不上款,无数挖掘机闲置在县城各处,在温润的江南丘陵上等着生锈。   货款拖欠事件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广丰人十余年在挖掘机圈子里树立起来的信誉急转直下。收不回钱、卖不出机器的厂商代理商,纷纷退出广丰,人去楼空。   仿佛一夜之间,疯转了20年的造富机器突然停止了转动。刚刚过去的辉煌好像是一场幻觉,给那些为迅速致富而辍学开挖掘机的年轻人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问号,也给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打工经济”创造的发展奇迹如何才能稳固?   造富机器   1997年底,上海浦东新区一处工地上,开来了一台有点破损的挖掘机,它的主人是一个25岁小伙子,他叫李泽坤,是江西广丰五都镇人。   挖掘机的到来,使得大部分仍是半机械化施工的工地加速运转起来,人力和四轮推土车都不敢从它的脚边经过。   当时的李泽坤并不像现在这样富有,更没想过他这样一个贫困县的农民十几年后能在上海开豪车住豪宅。他只是瞅准了上海工地需要大量挖掘机的机会,把打工攒的本钱,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的钱,总共凑了30多万元,全款买了这台二手的小挖掘机,来上海淘金。   “当时,一台挖掘机作业的利润比较可观,一个台班(编者注:单位工程机械工作8小时称为一个台班)就2000多元,还招待机手吃喝住宿,享受工地最高待遇。”   “一个月一般30个台班,多的时候可以做40个台班。”李泽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头3个月,他就赚了差不多15万元,不到一年,他就把买挖掘机的钱挣回来了。   2000年,李泽坤又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给自己购置了一台全新的挖掘机,并把他的一个胞弟和妻子的6个兄弟姊妹都先后从广丰接到上海,干起了土石方工程。2003年,这一家8人最多时拥有27台设备,其中包括21台挖掘机,一年能赚几百万。   在广丰,李泽坤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会讲出很多个。但真正的“挖掘机第一人”,是广丰五都镇花棚村一位叫项达昌的村民。   上世纪90年代初,项达昌与同村人合伙购买了广丰第一台挖掘机。同样是在上海,他“挖”出了广丰人的挖掘机劳务输出史上的“第一桶金”。   1995年,花棚村已有近百台挖掘机,之后每年都以几十台的速度增长。最高峰时,全村4600多人,过半劳动力都在长三角打工,且绝大多数从事与挖掘机有关的工作。   花棚村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只需看下这家的房子和车子,就知道拥有几台挖掘机。据村主任介绍:“房子建得漂亮,说明这家只有一台挖掘机。房子建得漂亮,又有小车,说明这家人拥有两台挖掘机。如果车子是奥迪、奔驰之类的话,这家人至少有5台挖掘机。”   在花棚村造富传奇的“示范”下,挖掘机热潮从五都镇席卷整个广丰。20年来,几代广丰人背井离乡,开着挖掘机行走全国各地,挖土方、干工程,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再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甚至出国到了东南亚、中西亚。   一个没有挖掘机生产历史的内陆县,“无中生有”打造出了一个“挖掘机之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轨迹。   在当地,有个“段子”形象地描绘了广丰人在挖掘机施工上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在江苏某工地的竞标大会上,工程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谁能在第二天聚齐300台挖掘机,工程就由谁来负责。第二天,广丰人的300台挖掘机齐刷刷摆在了工地上,顺利拿下工程。   李泽坤说:“有句玩笑话这样说,广丰的挖掘机打个喷嚏,上海就有一半建筑工地停工。我估计,上海浦东90%的土石方工程是广丰人在做,松江、闵行则在95%以上。光一个松江区,广丰人就有3000台左右的挖掘机。”   从最初几台机械的小打小闹,到如今7万多台的“铁甲军团”,据广丰挖掘机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广丰的挖掘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