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舟山临城的前世今生
[摘要]临城作为舟山市的新城区,承载着舟山市未来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的职能,在临城新区经济大踏步前进的同时,文化建设却稍显滞后,使舟山新区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文化支撑。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临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临城的历史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临城;地方史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浙江省舟山市是全国两个以群岛立市的地级市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美称。舟山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提到舟山,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千年古城”定海和“海天佛国”普陀山,却对临城这一舟山市新的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缺乏足够了解,其实临城这块土地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一)传说中临城是徐偃王建城之地
徐偃王的传说在各种史籍中说法不尽相同,按照清人徐时栋《徐偃王志》记载,徐偃王是周穆王时期的徐国国君,偃王好施仁义,周围三十六个诸侯国把偃王尊为共主,引起了楚国的警惕并出兵攻打徐国,徐偃王不忍兵连祸结荼毒百姓,辗转难逃至浙江。至于具体逃往浙江何处?至今仍有争议,浙江许多地方都有徐偃王的传说与遗迹,不少地方的徐姓族谱均奉徐偃王为其始祖。但据《徐偃王志》记载徐偃王“去之彭城,民从之者数万人,居之,是为徐山。于后君乃之越,过会稽之水,投玉几砚焉,遂老于甬东。”《乾道四明图经》载:“昌国县即翁山县是也。山在县东,乃徐偃王所居之地,旧址犹存。”《嘉泰会稽志》:“翁洲在县东,旧经云徐偃王居翁洲即此”。《会稽风俗赋》:“翁洲访偃王之庐”。《甬东山水古迹记》:“洋山自北而南则为徐偃王战洋”。就连北宋《徐氏谱》都记载:“其后王居东海之翁山筑城凿池”。台湾徐氏宗亲会编纂的《徐氏大宗谱》中也写到“或曰偃王避入海。括地志云,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在今舟山群岛中)偃王避楚伐,乃于此处立城以终”。这些历史记载和文人墨客的诗赋,甚至许多徐氏后人都一致认为徐偃王建城之处就在舟山,而徐偃王带领南下的徐国子民则散落在浙江各地,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浙江各处都有徐偃王文化的遗址了。
徐偃王建城于舟山何处,在《徐偃王志》徐时栋写道:“徐之始亡,偃王北走徐山,后乃至越之甬东。越在今为浙江,甬东,在今定海厅。定海之东四十里曰翁山,其上多仙人不死之药,大海环之。偃王之所避地也,是有故城之基。”“翁山,偃王之所避地也,居人附益之,以为古迹。战洋在其阴。”另据《康熙定海县志》载:“翁浦山:县东四十里。又名翁洲山。相传,徐堰王曾驻师于此,成化郡志载:基址犹存,今没。……榭浦山:县东二十五里。金旗山:县东二十七里。北即战洋。相传,堰王建金旗于此,故名。……阵岙山:县东三十五里。偃王列阵处。北有比战洋,磨刀桥,皆此址也。……城隍头山:县东三十里。一名城湾,相传徐堰王建城于此,今无所考。以上吴榭岙。鼓吹山:县东四十里,山之阴曰战洋曰马岙。古有徐堰王祠。山巅平坦可容数百人。值风雨晦瞑,隐隐若有鼓吹声,故居人以此名之。以上洞岙。”我们翻阅《康熙定海县志》和《光绪定海厅志》中的舆地图部分,可以知道而在清朝时临城的大致范围就包括当时的吴榭和洞岙。翁浦山即今翁山、金旗山即今临城金鸡山、阵岙即今陈岙、城隍头即今城隍头村,而战洋、磨刀桥等地名的由来也都为徐偃王操练兵马时的遗留。故《徐堰王志》载“凡定海之东,自金旗以至鼓吹,都五山四十里,皆附于偃王。”而单单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并不能足以让人信服,“1982年,在金鸡村徐家墩发现了东周遗址,在城隍头村毛家鸟墩发现了战国遗址,为志书提供了实物佐证。”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为舟山临城是徐偃王建城之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传说中临城是吴王夫差的最终归宿
前文已经提到,清朝时临城的大致范围就包括当时的吴榭和洞岙。而吴榭这个地名的来源传说跟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吴王夫差有关。临城当地一直流传着夫差被勾践灭国后,来到舟山终老的传说:夫差听说城隍头是西周时徐偃王住过的地方,当时称为徐城。夫差准备到徐城去住。谁知到了徐城一看,也是一片废墟,于是找到徐城西南的一个山岙,名叫青湾。那里山高水长,林木茂盛。夫差在土墩上搭了一间木屋。这木屋与众不同,四周的墙、门、窗可以随时装上卸下的,名为“榭”。因为住的是吴王,所以被叫作“吴榭”而流传了下来。而当地的吴家山就是吴王死后,吴王的护卫们全部改姓吴之后住的地方,青湾的伏龙庵也是为了纪念吴王夫差所建。《康熙定海县志》也载:“周元王三年戊辰,勾践灭吴,欲置夫差于甬东,君百家。”这段话给人以无限遐想,莫非吴王夫差曾经真的来到过舟山么?《国语》中记载:勾践“因使人告于吴王曰:‘天以吴赐越,孤不敢不受。以民生之不长,王其无死!民生于地上,寓也,其与几何?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夫妇三百,唯王所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