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人悦禅原因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历诗人“悦禅”原因探析 : 时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闻觉精苦,躬入山请其祁雨。张语之日:“某无政术, 致累百姓三年亢阳,借苦引咎自责,良无补矣。或云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 师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苍生,请辍禅定,略入军府。张帅归向勤重,若 孝子之事父母焉。④ 在同期诗歌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禅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活动的痕迹。如卢纶 《送 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送契玄法师赴内道场》,钱起 《送赞法师往上都》等,都可见禅宗 已经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青睐。如 《送赞法师往上都》: 远近化人天,王城指日边。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 今宵松月下,门闭想安禅。 能令宰君王城迎说法,一方面固然是赞法师的佛法修为所至,另一方面却也是禅宗受 重视的结果。另如皇甫冉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 东洛居贤相,南方待本师。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 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 贤相虚席相待的礼遇同样说明禅宗在上层统治阶级心目中的地位。而刘长卿 《送勤照和尚 往睢阳赴太守请》: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太守相邀,苍生期待,说明禅宗已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禅宗 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发展迅速。有了统治者的垂青,等于拿到了通行天下的尚方宝 剑,自此禅宗弟子显扬佛法便有了自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当然会与日俱增。 ①③赞宁:《宋高僧传?唐洛京菏泽寺神会传》第 、 ? 页,中华书局 年版。 ②刘啕等:《旧唐书?王缙传》第 页,中华书局 年版。 ④赞宁:《宋高僧传?唐镇州大悲寺自觉传》第 页,中华书局 年版。参知警? 二、禅宗“心即是佛”的诱惑 如果说南禅宗在乱后的发展为文人的 “悦禅”提供了条件,那么它自身的潜在优势则 更是文人无法抗拒的理由。相对于北宗禅的“渐修”而言,南宗禅的“顿悟”显然更简单, 更方便,更符合文人的要求。正如李泽厚所言:“在理论上终于出现了要求信仰与生活完全 统一起来的禅宗:不要那一切烦琐宗教教义和仪式,不必出家,也可成佛;不必那样自我 牺牲,苦修苦炼也可成佛,并且,成佛也就是不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 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①文人从心底来说是崇尚自由的,大多不愿受太多条条框框 的束缚。此前佛教诸多的清规戒律往往让心悦于佛的文人敬而远之。而禅法的“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有意回避一些戒律问题,在牺牲一定持守的基础上,赢得了更广泛的民众。“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心即是佛”等观念令许多在佛门外徘徊的禅悦者欣喜不已。不用谨 奉佛的教条,不用恪守佛的戒律,便可以广结佛缘,甚至立身成佛,对于悦禅却又不愿终 身奉佛的民众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对于困顿官场,倦意仕途却又恋魏阙、志 存兼济的文人来说,卸下严苛的禅宗更是其栖心的驿站。尤其是安史之乱令广大文人饱经 战火的创伤,心灵脆弱敏感的他们本就六神无主,惊恐不安。而安史乱后,政局的变幻, 时事的动荡又使他们不堪重负,尽管没有了性命之虞,但心灵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失落却 令他们倍感苦闷。失去了儒家 “兼济”信念支撑的文人,更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心灵安顿 之处。而佛教禅宗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暂时逃离现实的道路,所以他们就很自然地与禅 宗走到了一起。如钱起的 《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 日昃石门里,松声山寺寒。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形宽。 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噫我朝露世,翻浮与波澜。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庶 将镜中象,尽作无生观。 尘缨浮世,忧患丛生,只有佛寺才是一方净土。“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到此 “庶将 镜中象,尽作无生观”,方才悟得人生真谛。这种真谛的悟得当然与现实的无奈是分不开 的。“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韦应物 《诣西山深师》 世乱与心闲恰是文人近禅的现 实理由。 尤其是禅宗发展到中唐以后,以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自称直承慧能顿悟法门, 发挥是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之说,认为平常 是本自具足的佛心” ,大大 契合了文人那种自在随缘的人生观。安史乱后,社会政局的动荡使得文人读书入仕的途径 已不再顺理成章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越来越渺茫,儒家 “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找不到依存的背景,而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大社会灾难和给人们留 下的心灵创伤,也使得文人根本不可能完全无视现实阴影而去“逍遥游”。禅则既不着意儒 家的干预现实,进取人生,也不等同道家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 《庄子? 齐物论》 的超脱方式,它对现实既不执着又不否定的处理方式正与文人对现实既难舍又难 ①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第 页,安徽文艺出版社 年版。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