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辽代文学
摘 要:辽代文学既是当时的北国文学,也是中华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辽代文学的崛起,为多元一体、北雄南秀的中华文学提供了同北宋文学优势互补、异轨齐驱的重要范本。现存辽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辽代初期的诗文传留殊少。中期以后文化趋于繁荣,作者逐渐增加,艺术技巧日益成熟,作品开始大量涌现。而契丹族妇女文学的崛起和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辽代的妇女作家以萧观音、萧瑟瑟为代表,其文采风流,不让须眉。辽代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辽代的神话传说大多与契丹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关,是民族发展的曲折反映;其国土风俗歌谣纯朴遒劲,指陈时弊的讽刺歌谣俚俗生动。辽代的契丹文文学,也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就。
关键词:辽代文学;作家文学 ;妇女文学; 口头文学; 契丹文文学
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辽朝与中原王朝间有过多次战争,也有过长时期的和平相处与友好往来关系,双方在经济方面相互交流,在文化方面相互吸收。当时还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契丹族,更多地接受中原和江南地区先进的汉族文化
一、辽代社会背景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不久即立孔庙,亲临祭祀。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入汴,将晋方伎、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等悉送上京,北归时以中朝文臣冯道、和凝、李□等从行。圣宗耶律隆绪以后,国势日盛,与宋盟好,使命交通,往来频仍,并且在国内实行科举考试,汉文化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朝廷刻印颁行《五经传疏》、《史记》、《汉书》等汉文典籍,民间也贩入许多书籍。兴宗重熙间曾诏译群书,萧韩家奴将《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译成契丹文字。
辽朝(907~1125年)是契丹族统治者在祖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建立的政权,与五代同始,与北宋同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年)建立产生于氏族公社制废墟上的奴隶主新兴王朝以后,积极向南扩张,进入汉族地区,加快向封建制的过渡。辽与中原王朝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彼此之间虽然发生过一系列战争,也有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与友好往来。宋代文学家苏辙即承认:/自景德至今百年,自古汉、番和好所未常有。因而辽兴宗致宋仁宗书有云:/封圻殊两国之名,方册纪一家之美。辽道宗致宋神宗书亦云:/虽境分二国,克保于欢和;而义若一家,共思于悠永。与此同时,汉文化与契丹文化之间也经历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辽朝上层统治者衷心倾慕中原文明,积极汲引中原文化。阿保机建国不久即修建孔庙,命皇太子春秋释奠,并亲临祭祀。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年)灭晋入汴,实有意于君临中原。后迫于形势北归,先将晋方伎、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等悉送辽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又以中原文臣冯道、和凝、李等从行,可见对中原文明的重视。圣宗以后,辽朝国势日盛,与宋盟好,使命交通,来往频仍。并且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汉文化的影响愈加深广,辽朝文化亦日益繁荣。正如辽史#文学传序所述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间,则科目聿兴,士有由下僚擢升侍从,鎔鎔崇儒之美。但是由于兵火散亡和民族歧视,加上有辽一代书禁甚严,国既丘墟,史亦芜絈,是以/典章文物视古犹阙,文献无征十分严重。因而辽代文学可以说在较大程度上是一代散佚了的文学。但是当时少数民族作家空前活跃,如果从先秦文学算起,却为我国三千年的文学发展史所仅见,因而辽代文学堪称名副其实的多民族文学。
二、辽代文学特点
《辽史·文学传序》说:“太宗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景宗、圣宗)间,则科目聿兴。士有由下僚擢升侍从,崇儒之美。”明确指出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对辽文化发生的深远影响。
辽代文学深受先秦以来特别是唐宋文学的影响。唐宋文学家在辽朝影响较大的是白居易和苏轼。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东丹王耶律倍寓居后唐时自署乡贡进士黄居难字乐地,耶律隆绪在所作诗中称“乐天诗集是吾师”,并亲以契丹大字译白氏《讽谏集》,令群臣诵读。苏轼的作品亦深受喜爱,他的《眉山集》问世不久,范阳书肆便有了翻刻本,当时人就指出:“子瞻名重当代,外至夷虏,亦爱服如此。
契丹原本通行汉字,建国后又相继创制了契丹大、小字,以后契丹字和汉字同时并用。写作诗文,一般使用汉字,也使用契丹文字。辽代文学中,汉文文学和契丹文文学同时并存。近几十年来,契丹文哀册、墓志和铜镜刻诗陆续发现,解读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萧韩家奴和耶律固是写作契丹文文章的大手笔。寺公大师的《醉义歌》,原本是一首用契丹文字写的长篇诗作。耶律楚材译写此诗在序中称誉作者“长于歌诗,其旨趣高远,不类世间语,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反映出契丹文学和汉文学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契丹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