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兵书,戏中沙场——论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化观转变和军旅话剧-毕业论文.doc

纸上兵书,戏中沙场——论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化观转变和军旅话剧-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纸上兵书,戏中沙场 ——论 20 世纪 90 年代军事文化观的转变与军旅话剧 学生:邱远望 导师:刘铁群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话剧 年级:2004 中文摘要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文化观。军事文化观指导军事文学 的创作,军事文学又反作用于军事文化观。戏剧一开始便与战争紧密相连。近代以来,中 国战事频繁,因此话剧自 20 世纪初进入中国后便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20 世纪 90 年代 社会相对稳定,几个大的纪念活动催生了军旅话剧的繁荣。然而与这些繁荣景象不符的是 文学界对军旅话剧的漠视。因此选取写于 1990-1999 年,已上演,且发表于《剧本》等 刊物的军旅话剧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军事文化观的转变方面入手来探讨 20 世纪 90 年代军 旅话剧的文学价值,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追本溯源,军事文化观属于军事精神文化范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军事文化。中国 古代军事文化观依附着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产生,散见于各种兵书中,体现在军事文学 里。忠君报国、和军爱卒、崇智尚谋、贵仁尚义、爱民为先,义兵无敌等成了中国古代军 事文化观的主要内容。近代以后,中国人努力学习西方,并把西方的军事文化观吸纳过来 为我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邓小平相继将其中国化,并批判地继承 古代的军事文化观,由此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军事文化观。军事文化观指导军事文 学的创作,让后者紧绕着“军事”这一特殊点进行创作,不能脱离战争,讲究谋略,透出 一种“刚”性美和史诗般的大气魄。同时,军事文学又反作用于军事文化观,它不仅可以 补充完善军事文化观,还可以拓展军事文化观在审美领域中的内涵,且军事文学的多样性 与独立性也决定了它所反映的军事文化观的驳杂与多元。更具体说来,由于处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军事文化观与军旅话剧都有其特殊性。就军事文化观来说, 它具有分散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在指导军事文学创作时,较偏重于小说。而军旅话剧 则在剧本创作与评价、使用的艺术手法上都留有时代的印记。然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军 事文化观的主要部分发生转变时,军旅话剧基本能应对这些转变。 20 世纪 90 年代军事文化观的转变与军旅话剧之间大概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 容。 首先是从忠君报国到新爱国主义的转变。20 世纪 90 年代的军事文化观在看待 20 世纪 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军事文化观认为“报国”主要是士大夫 阶层、社会精英分子和王师的责任,“忠君”与“报国”合一,未普及到民众。而 20 世纪 初由于列强的侵入,参战人员成分扩大到各个民族成员,革命战争的目的也成了各政治集 团为建立或保卫一个仍在雏形的新兴民族国家而奋斗。因此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是值得 肯定的。相应的,20 世纪 90 年代的军旅话剧打破了只写共产党一方革命战争的题材界限, 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各少数民族团体等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并 I 把爱国主义的内涵由“忠君报国”扩大到所有抗暴人士对国家、人民的忠诚上来,同时还 发现了敌我双方所共有的爱国主义的共性,以及在国际视野中巧妙地周旋于各大国之间才 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策略。 其次,20 世纪 90 年代的军事文化观保留了传统军事文化观与外国军事文化观中对有 勇有力的英雄的赞美,对为国捐躯的不怕死的英雄的肯定。这一英雄主义在同时期的军旅 话剧中比比皆是。但《马蹄声碎》一剧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 20 世纪 90 年代军事文化观的 转变——会“求生”的也是英雄。而《草棚过客》一剧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英雄壮举背 后更深层的精神内涵,即为人之本的诚信守义。同时,由于处于和平时期,军人为战时做 准备,在这种没有功勋的默默守备中,也包含着崇高的英雄主义。 再其次,中国的军事文化观始终讲究“智胜”。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智勇双全 的将帅、士兵与民众等无不成为军事文学的主角。在信息高速发展的 20 世纪 90 年代,谋 略变得更为瑰丽幽玄。此外,由于军旅话剧是语言的艺术,角色间的对话博弈也闪烁着谋 略的光芒。 然后是在对传统的“和军爱卒”思想的继承中,20 世纪 90 年代的军事文化观不仅指 导军旅话剧描写共产党一方的官兵一致,也客观地再现了优秀的国民党将领的爱兵事迹, 同时也勇于正视发生在共产党军队中的官僚腐败、等级森严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军队职业化的需要,官兵间产生了竞争,因此呼唤官兵关系的调整。 同样的军民鱼水深情仍是 20 世纪 90 年代军事文化观对军民关系的主流看法,也是军 旅话剧热衷于表现的地方。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军队与老百姓之间发生 了激烈的冲突。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了军人家庭的内部。在新的社会关系中重新定位军人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