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高考 现代文阅读与作文浅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淑娴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考前积累 2005年《波兹曼的诅咒》—— 过度发达的媒体将我们“娱乐至死” 2006《麦天》—— 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憧憬赞美 2007《一幅烟雨牛鹭图》—— 对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对其即将消失的惋惜 2008《侯银匠》—— 对中国农村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考前积累 总结 ⑴对现代文明的忧思 ⑵对原生态生活的追忆 ⑶对精神家园的思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答题过程 第一次: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主旨。 第二次: 仔细审读11—13题,有重点地读文章,寻找答案区间,完成题目。 第三次: 回顾全文包括前三题的答案,完成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 用? 分析: ①从句子内容看:“水—都江堰—文化精神”呈现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的递进关系。 ②从句子位置看:位于文章开头。联想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揭示主题、铺垫···) ③从句子形式看:问句的作用(增强语气、引发思考···)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分析:联系上下文 上文:“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掘、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修筑方法) 下文:“不污染环境,不危机生态······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修筑作用)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暗的是······”以及“上善若水”的主题思想(深层意义) “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修筑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答案: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保护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掘、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分析:问题的范围很广,要从文章的主旨表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安排等多个角度去考虑,力求全面。注意一些关键术语的使用。 答案:①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分析:做探究类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包括标题),整体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题目答案一般会与文章的大主题有关;基于文本之上要敢于大胆联想,纵深思考。11题中三个问句“水—都江堰—借水喻人”可以给我们分析层次提供参考。 答案: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些解题技巧 1、按分踩点答题,不确定的可多答几点,一般5分题答3点,6分题答4点。 2、在解题过程中要时刻联系文章的主题,很多题目看似没有涉及主题,但是其答案却是与主题有关的。(12题第4点、13题) 3、牢记基本的答题术语,如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老师在改卷时重点抓的是这些关键词。 4、对于13题这样答案指向不明确的,最好使用由知识点套文章具体内容的方法,可以避免遗漏。 5、题目的设置往往呈递进式,前面的题目可以作为后面题目的参考。(11题“由实到虚的思路”与13题“虚实结合”的手法;11题提到的三个问句揭示了14题由物到人的探究思路······) 作文《品味时尚》 完成考场作文的一般思路 ⑴逐字逐句地审题,分析题目给我们的启示(主旨选择上、材料选择上、文体选择上) ⑵快速回忆之前是否写过或读过类似主题的文章,搜索相关素材。 ⑶根据所选素材确定合适的文体、文风,由此构思文章的大概结构。(题目限制、平时积累、自身擅长) ⑷精心创造标题、开头、结尾这些老师最容易注意到的地

文档评论(0)

精品ppt.wor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