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疟原虫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疟原虫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基因转染;病原生物 随着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2号[1]、9号[2]和3号[3]染色体序列的相继明了,关于P.f基因组的研究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未来的2~3年内,将有可能对其全部基因组序列分析完毕。毫无疑问,疟原虫研究即将或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4]。对疟原虫各种基因及其基因产物的功能研究是发现有效疫苗和抗疟药物作用靶位的必要前提,但许多基因的功能,尤其是与疟原虫致病力有关的重要基因的功能尚未得以阐明,因而影响了疟疾的防治工作。以往的基因功能研究局限于与已知功能基因的比较和间接地推测,近年来发展的疟原虫基因转染技术[5]可通过改变基因后观察表型变化在活体研究基因的功能,使疟原虫基因的研究现状大为改观。不仅如此,该技术也使疟原虫基因表达调控、药物抗性研究、细胞生物学以及疫苗的研究均出现了崭新的技术性变化。在四种感染人的疟原虫中,P.f的致病性最为严重,其研究历来倍受重视,本文就疟原虫(主要是P.f)基因转染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疟原虫基因转染的种类
1.1短暂转染
自70年代末Hinnen等[6]建立酵母转染技术以来,真核细胞的转基因技术在基因调控和基因功能的研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3年Goonewardence等[7]首先进行了疟原虫基因转染开创性的工作,为疟原虫基因转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作者将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基因插入鸡疟原虫(Plasmodiumgallinaceum,P.g)有性期基因pgs28的编码区,构成嵌合基因后克隆入质粒载体pUC13,以电穿孔法导入P.g的雌配子和受精的合子,24小时后检测到虫荧光素酶的短暂表达。两年后,Wu等[8]报导了P.f环状体的短暂转染。将外源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分别置于P.f热休克蛋白86(heatshockprotein86,HSP86)的5’和3’侧翼序列,或富组氨酸蛋白3(histidine-richprotein3,HRP3)的5’侧翼序列和HRP2的3’侧翼序列等基因调控序列的控制下,也检测到外源CAT在P.f的短暂表达。
短暂转染常用于基因调控的快速分析,通过报告基因的转录表达即可分析调控基因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确切作用。但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稳定转染是必需的。
1.2稳定转染
与短暂转染不同,稳定转染(或转化)后将由于外源DNA的表达导致细胞表型的永久改变。
1.2.1附加体型的稳定转染
一般而言,以环状质粒进行转染主要导致附加体的自我复制。在有药物作用时,环状质粒可以附加体的形式稳定存在(若延长给予高浓度药物作用,部分质粒可与受体细胞基因组整合);当去除药物作用时,附加体将由于随机分离而不稳定,并在细胞分裂中丢失[9~12]。所以,这种“稳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vanDijk等[11]转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P.b)裂殖子时发现,在药物作用下质粒在受体细胞内以环状、非重组型附加体进行复制,虽然每个细胞中质粒拷贝数可高达15个,但未发现质粒与基因组的整合。
1.2.2整合型的稳定转染
在vanDijk等转染P.b之后,Wu、Crabb、Vanderwel等分别对P.f和P.k进行转染,均得到了稳定的整合型转染子[10、12、13]。尤其在1997年,Crabb等[14]构建了一系列具有CAT基因和鼠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T.g)的二氢叶酸还原酶胸苷合成酶(dihydrofolatereducease-thymidylatesynthase,DHFR-TS)双功能基因的变异体[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pyr)抗性相关酶]、但定位方式不同的质粒载体,转染P.f环状体再以pyr筛选以获得稳定的转染子,并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的启动序列和终止序列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使疟原虫稳定转染技术趋于成熟,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疟原虫基因转染的方法学
2.2.1疟原虫转染载体的主要构件
用于疟原虫转染的载体根据不同的用途包含的构件有所差异,其中主要的有调控序列、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
基因转染中阳性转染子的筛选依赖于载体中选择基因的表达,而选择基因的表达又依赖于其侧翼区的调控序列。在疟原虫的基因转染中,该调控序列可以是同(种)源或异(种)源的,包括5’区和3’区,前者提供启动子和5’非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携有存活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T细胞抗淋巴瘤免疫效应_医学论文.doc
-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医学论文.doc
- 用阿托伐他汀保护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的研究_医学论文.doc
- 田基黄不同提取物含药血清体外抗乙肝和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_药学论文.doc
- 田基黄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_药学论文.doc
- 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血肿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_药学论文.doc
- 由一株放线菌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_药学论文.doc
- 由一株放线菌产生的抑制VCAM-1表达的活性物质研究_药学论文.doc
- 由丝状真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的临床辅助特征性诊断_医学论文.doc
- 由呼吸道支气管粘膜热稀释曲线测量心输出量_医学论文.doc
最近下载
- thinkpad_x240用户手册、说明书、用户指南完整版.pdf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重点】.doc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5G517:轻型屋面三角形钢屋架.pdf VIP
- (高清版)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pdf VIP
- 灼热丝试验培训.pptx VIP
-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docx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重点.docx VIP
- 常州洛基25MWp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土建专业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背(含答案).docx VIP
- XX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