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世襄品美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着王世襄品美食 ■张建智 写美食之文,老一辈的自然首推王世襄和汪曾祺。王老曾写四川宜宾的留芬饭庄,当他满头白发时,依然怀念那碗青翠碧绿的清炒豆尖。有意思的是,令这些美食大家留恋的,无一例外均是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饭店,而且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偶然发现的。 王老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不再写美食的文章,原因是他觉得过去的食材都变了味,肉没有肉的味道,鱼没有鱼的味道,任凭再高超的烹饪技巧,已无法做出往日的味道。但我相信王老对美食的热爱之情绝没有衰减。 果不其然,那年四月我去北京,特地去王老家拜访,老人已九十四岁高龄,但身体硬朗,思路清晰依旧。见我们一行人远道而来,开心地说要请我们在他家附近的一家饭店吃午饭,又得知我们住在马甸桥附近的旅馆,还极力推荐我们住处附近的一家饭馆。那天本只期望与王老晤面相谈而已,不期王老如此热情相约,心里不禁又惊又喜,但又藏有一丝心忧,怕王老年事已高还陪我们去饭店吃饭难免劳心费力。 于是,第二天的中午,我们跟着王老和王老的公子敦煌——他继承了父亲对美食的嗜好,也是京城有名的吃主儿,来到了王老家附近一家名为“义和雅居”的餐厅。这义和雅居是一家开在老四合院里的餐厅,装修洋溢浓厚的中式风格,环境设置古色古香,颇为风雅,因它坐落于使馆区,进出用餐者多为老外。王老是义和雅居的老主顾,过去常来光顾,餐厅有梯阶,王老坐轮椅上下不便,餐厅的服务员熟门熟路地将王老连人带轮椅抬进包厢。坐在轮椅上的他,不断向服务员们抱拳致谢,口中连称“受累,受累!” 落座后,令我惊诧的是,当女服务员请他点菜时,他却不紧不慢地从老式蓝布衫的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原来他事先已特地拟好了菜单。此时他手持菜单向餐厅经理一一询问食材,又交代菜的做法,经理见此状况,忙将大厨师唤来。只听得王老向厨师问道:“有鲜芦笋吗?不是罐头的,要新鲜的……有鲜蚕豆不?是剥两层皮的那种?……再来一只烤鸭,要按传统刀法片,不要太油腻,那鸭架拿来炖娃娃菜吃;要一个家常豆腐,得少搁辣,多搁邳县的豆瓣,白斩鸡有吗?……”听着王老和厨师这一番对话,大家不禁心里暗自叹服,啊,所谓美食家,便是并不随着餐厅的菜单来吃,而是有自己的主见,讲究最新鲜的食材,只求味纯并不求豪华。 一席饭吃得欢畅愉快,王老那天兴致特别高,频频招呼我们多吃,他笑嘻嘻地说道:“怎么不狼吞虎咽啊,大家踊跃一点啊!”看得出来,他在鼓气,希望他特意选的菜肴,能让大家吃得开怀。席间他还谈起自己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时,采莲蓬、吃莲子,一气买十四条公鳜鱼,自创了空前绝后的香糟蒲菜烩鳜鱼白。尽管王老已将这段经历写进书中,熟悉王老的人对这一逸事,早已烂熟于胸。但今天听王老亲口道来,特别是看着老人讲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舞动着双手,脸上绽放开怀的笑容,神情一如老顽童,大家无一不被老人乐观爽朗的个性深深感染。而当忆及那干校的日子,老人没有一点苦大仇深的愤怨,反而只铭记了其中幽默与快乐。然而,对比记忆中的味道,王老也感叹菜肴的味道今不如昔,餐厅为了经营不断推出各种花式菜肴,却丧失了原有的口味,很多食材如新鲜虾仁、大开洋、鳜鱼等也因生存环境的变化而难遇真味。 那天,最后上桌的是最具京味的烤鸭,餐厅为吸引食客眼球,让厨师现场将烤鸭片成薄片,根据王老的传统片法的要求是每一片都连皮带肉,而不像时下大餐厅里片烤鸭是皮肉分离。原来根据老北京的要求,合格的片烤鸭师傅得把一只鸭子,片成一百零八片丁香叶大小的薄片,以考量师傅的刀工。烤鸭过后,端上的是王老的独家菜式:鸭架炖娃娃菜,只见汤汁呈奶黄色,稠稠的味道醇厚鲜美,娃娃菜呢,已炖得软糯甘甜且吸足了鸭汤的鲜味。王老对自己这一独创菜式,显然十分得意,开心地对餐厅经理和大家说:“这菜式可加进菜单里,一般人啊,都不在意这鸭架,吃完烤鸭便完了,其实鸭架炖汤鲜美无比。” 用看似不起眼的食材,做出令人赞叹的美味,比用昂贵的食材烹调,更有意思,这应是王老美食哲学中重要的信条之一。 饭后,王老还不忘向我们推荐位于马甸桥的名叫“芝麻花”的小餐馆,说道:“你们有空可得去尝一尝,也许你们吃了觉得我推荐错了也有可能。”并饶有兴致地讲起这家“芝麻花”的故事。原来,“芝麻花”小馆,一开始是张中行发现的,他还在“芝麻花”宴请过大书法家启功。行老对这家小餐馆的朴实无华、口味地道称赞不已,还专门撰文介绍登在《北京日报》上。行老和王老私交甚笃,《奇人王世襄》一书,卷首第一篇便是行老写的文章,于是王老也得知了这小餐馆,前些年也在那里请过好友。知道我们晚上便要赶飞机回去,王老说道:“那你们来不及去吃了!”神情中带点孩子气的遗憾和失望。看得出王老非常渴望能与人分享他的美食感受,这一如书友发现有一本好书,总喜与别人共读一样。 于是,为了不拂王老之美意,也为了一探让王老这样的美食家流连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