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
台北市光復國小 王雅奇
壹、問題解決能力的內涵
認知心理學家通常將問題分成兩種:已界定清楚的問題(well-defined)與未界定清楚的問題(ill-defined),已界定清楚的問題因不必加以界定,所以有一定的目的、訊息以及解答;未界定清楚的問題則相反。另外,亦可分為結構性(well-structured)的問題及弱結構性(ill-structured)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具有單一、正確、聚斂的答案(Simon,1978),問題中包含所有解決問題的要素,包括問題的初始狀態(initial state)、已知的目標、邏輯的陳述與限制(Greeno,1978);而弱結構性的問題出現在每日生活當中,問題陳述是隱晦不明的,解題的訊息也沒有出現在問題的陳述之中(Chi Glaser, 1985),此類問題可能有多元的解決方案、解決途徑或者甚至沒有解決的方案(Kitchner,1983),在問題策略的評鑑時需建立多元的標準,因為解決問題並沒有一致、標準的答案(Voss,1988),並要求解題者提出解題過程中的想法及信念(Meacham Emont,1989)。
Greeno(1978)曾針對問題的解法、表徵、應用的策略、需要的能力或認知技巧進行分類(引自李震甄,民91):
表一 Greeno問題類型表
問題類型 問題典型(範例) 採用的策略/步驟 所需能力 歸納性結構 推理、連續推測問題 理解 察覺關係並產生整體性表徵 轉換
規則之歸納
(假設考驗) 河內之塔、水壺問題
理論證明題
概念學習 方法分析
計畫
歷史成因分析 分析跟目標有關的狀況
組合性操作、狀況與操作者之相關
經有先前資訊的使用而學習 排列 算密碼問題
變位字問題 結構研究 產生和評估的解法:流暢性、解題形式的修正、算則的使用 排列的轉化 火柴問題
西洋棋 方法分析、計畫、結構研究 知識、推理 結構和轉化
(組合) 問題主題
故事性問題(專家與生手的差異) 建構問題空間
理解解法和逆向解題法 瞭解指令
知識的角色
各成分的相關 在整理問題時歸納結構 內省性問題
設計和發明
組合
定義不良問題的發現 理解
結構性研究
新的理解
定義目標、問題、建立問題空間、設計問題 流暢
功能定位
彈性
產生決定的成分
Maker與Schiever(1991)在其Discovery的問題解決模式中,利用五種問題類型供評量與課程設計時使用,內有各類型問題在提問和解決時所需的結構和訊息(Maker,2002):
表三 Maker Schiever問題類型表
問題 途徑 方法 Type 提問者 解決者 提問者 解決者 提問者 解決者 I K K K K K U II K K K U K U III K K R U R U IV K K U U U U V U U U U U U K=已知( Known) U=未知(Unknown)
R=範圍(Range)(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途徑,但提問者只限定其中一種)
然而,由於問題解決的形式很多,「問題解決」此一名詞很難被精確的定義(Gifford O`Connor,1993),如同Hunt(1994)所說:「問題解決就像美一樣,我們無法定義它,直到我們親眼所見」。認知心理學家在教學及評量問題解決上也有同樣的困難(Snow Lohman,1989),從多位學者所提出的看法,不難發現多朝向問題解決能力的定義多朝內涵、主要元素及問題解決的歷程模式兩面向來看問題解決。茲以下這兩面向來探討問題解決能力。
茲將問題解決之內涵表列如下:
表四 問題解決能力的內涵
提出之學者 定義 Gag`ne(1970) 問題解決可視為是一種過程,結合且運用先前所學的規則去解決新奇的情境,並且在新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學習。 Krulik Rudnick(1980) 個體利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去滿足新情境需要以獲致解答的過程。 Mayer(1985) 由已知情境轉移到目標情境的過程就是問題解決。 Gage(1986) 問題解決是一種過程,當學習者無法使用先前的經驗去解決新面臨的情況且在遭遇問題時,學習者會回憶已學習過的經驗,而嘗試去發現解答。當他無法成功解決問題時再嘗試連結,如果獲得成功的連結則變成高層思考且可再進一步運用於相似的問題上。而產生的高層次思考則成為一認知策略,它可引導認知行為。學習者能成功的解決問題乃依賴回憶相關規則、口語知識的廣博和認知策略的運用等能力。 Fisher
(1990) 問題解決是應用性思考,其與批判思考和創造思考三者並立。批判思考屬分析性質,而創造思考則偏重分歧性,兩者均為探究性質的思考,且為完成問題解決所必須。 Klien
Crandall
(1995) 問題解決包含四個主要的策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