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2单元 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VIP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2单元 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2单元 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运用提升】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解析】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提出要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的儒家思想。 【背景材料】2011年10月27日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逝世90周年纪念日。纪念严复逝世九十周年大会将在严复的家乡福州市举行。此次纪念大会由福建省政协和福建省严复学术研讨会共同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的专家学者,福建省各界代表以及严复的亲属代表将参加会议。在严复的故乡福州开展纪念严复活动,研究严复科学与爱国思想,对加强福建学术文化和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独特的意义。纪念严复,正是要继承和发扬严复的科学和爱国精神,不断扩充治国富国的思想文化资源,为国家统一、民族强盛而共同努力。 【知识链接】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和爱国主义者。100多年前,严复先生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科学与爱国两面旗帜,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他所著的《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运用提升】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 你从上述材料可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解析】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思想,震动了中国思想界,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意识。材料即是其体现。 【参考答案】 反映了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增强了无数志士仁人救亡图存的信心。 1.(2011·安徽卷)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 2.(2011·浙江卷)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 3.(2011·全国卷)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对“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的事件有一定了解,1279年元军猛攻广东崖山,南宋军队大败,战至最后左丞相陆秀夫对年幼的皇帝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不畏强暴宁死不屈可歌可泣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驱逐达虏,恢复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