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探析毕业论文.docVIP

20世纪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探析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回顾历史,总能带给我们许多丰富深刻的启示。 以 1919 年 12 月 6 日正式出版徐宝璜的《新闻学》为标志,中国的新闻学 正式开启了学科化的进程。自此,我国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批学人, 他们就新闻学自身本源性的理论问题以及新闻业界产生的业务问题,诉诸于求 教、讨论、商榷、辩驳及论战等形式进行学术论争。而伴随着激辩的过程,新 闻学不断向前发展。检视和梳理中国大陆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里发生的学术论 争,至少有两点学术意义:理顺新闻学学术发展理路,避免同一问题在低层次 上的重复论述;为把握本学科内在的发展逻辑和历史规律提供一种新的视域。 作为新闻学理论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敏感话题, 新闻商品性”问题在上个世 纪二、三十年代,五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历经三次学术论争。通过进入这三次 论争的历史语境,深入分析其来龙去脉,对论争各方观点进行文本梳理和分析, 并从中进行对比,我们的目的是想试图回答下列问题:学术论争的社会背景信 息与论争本身存在何种互动关系?围绕着新闻商品性这个论题,这么多的新闻 学者、业者论争的焦点是什么?它们对于新闻与传播学术研究起到了哪些影响 和作用?对于相关业务和事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的 过程中,我们再进一步探究:在总体上,新闻与传播研究学术论争的内在逻辑、 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何在? 本文以 20 世纪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为考察对象,立足于新闻史(史 实梳理)、新闻理论(文本分析)、新闻实务(影响归纳)三方面对之加以观照, 形成多元的视角。这三个方面并驾齐驱,而又互相补充,以期客观全面的分析 三次学术论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问题还原于历史的情境中加以审视,既 对论争理论、观点、方法本身加以考察,又审视论争产生、演化的情境和条件, 试图勾勒大致线索,解读思想与社会历史变迁的时代信息。 在“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的历史回溯”一章中,我们以历时性的 视角审视这三次学术论争发展的概况,对影响论争的背景、人物、事件做必要 而简单的历史扫描,以期发现他们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本章的内容既是为下 文的理论分析提供语境上的“理解和同情”,而且与经典新闻史教材的对比中又 I 再一次说明至今新闻史的书写仍然遗留革命政治史、思想史影响的痕迹。 第三章“‘新闻商品性’论题的内容爬梳”,通过对学术论争各方观点的爬 梳,我们认为,“新闻商品性”问题的出现,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是新闻业发 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而学术论争到最后争论的焦点, 即归结在“新闻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上,而这还是追溯到“新闻定义”这个 新闻学的本源问题上。 第四章“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的影响及学理反思”,以实践层面和 学术层面两个维度勾勒“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的意义和影响:实践层面,“双 刃剑”的纠葛始终缠绕于 20 世纪“新闻商品性”的每次论争,事实证明对于商 业化的新闻业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未免有失偏颇,如何拿捏好这个“度”是 摆在每一代新闻人面前一个永恒的课题;而通过对历次学术论争的梳理,我们 发现,许多新闻学者围绕新闻商品性、媒体企业化经营等问题展开讨论,低层 次的重复论述和新闻学原创性的湮没,构成了我们学理方面反思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学术论争 新闻商品性 历史考察 文本梳理 II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will always give us much deep enlightenment. The Chinese journalism initiated the process of specialization marked by The Journalism, written by Xu Baoheng, which was published on December 6th, 1919. Since then, there has been a sharp upsurge in the number of scholars and journalist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cademic argumentation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as conducted, resorted to the discussion, dispute and controversy etc. With the argumentations to carry on, it has witnessed the course of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