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有效性的管理目标和对策分析-企业活力.doc

基于组织有效性的管理目标和对策分析-企业活力.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组织有效性的管理目标和对策分析 蔡德章 王要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近期以来,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粗放型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到集约化内涵发展阶段,单一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而提高组织有效性的管理目标对于提高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组织有效性的管理目标的含义 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了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导向下,企业普遍存在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短期利益最大化现象,导致许多企业偏重规模发展而忽视内涵建设,重视企业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重视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浪费大、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还使得企业发展停留在低水平扩张状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发展缓慢,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水平低,缺乏主动性。 组织有效性的概念对企业管理有重要意义。组织有效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认为组织目标存在一个变化范围,组织有效性可用于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Gladstein和Hackman认为组织有效性包括组织绩效,组织成员满意度和组织生命力三个方面。Cohen和Bailey认为组织有效性包括组织绩效,成员态度和成员行为三个方面。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业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对企业利润、顾客价值和企业战略存在关键影响的业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核心业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提高组织有效性出发,企业的管理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高水平的运行绩效;企业应具有高水平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在产品数量、质量和时效方面满足要求。第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主要包括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满足股东、消费者和政府的需要,同时,企业还要满足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和人的发展,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品牌、企业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发展。 二、关于组织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组织有效性一直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热点,众多理论围绕提高组织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实践的发展。 1、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的研究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三种人性假设密切相关,与三种人性假设相对应,美国学者W. Richard Scott提出的理性系统、自然系统和开放系统的三种研究视角最具代表性。 理性系统关注组织结构、功能、行为的合理性,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形式化使组织和组织成员行为变得更加确定。主要流派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管理理论,韦伯的科层制,西蒙的行为理论等。理性系统认为具体目标是组织行动和组织结构设计的标准,模糊目标不能为正式组织提供牢固的基础,通过形式化使组织指导行为的角色和原则关系结构更为清楚。 自然系统认为组织是演进出来的行为结构,是寻求多种利益参与者的集合体。自然系统关注组织行为者的多样性,重视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结构。主要流派包括马约与人际关系学派,巴纳德的协作体系,塞尔兹尼克的制度学派,帕森斯的AGIL(适应、目标实现、整合、维持)模型等。 开放系统强调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行为要与环境相适应。主要流派包括系统设计学派,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维克的组织模型。开放系统用更宽广视觉观察组织,认为组织与环境的互动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 2、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理论 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一词,Larry Prusak在《工作知识》中率先提出开展知识管理概念。知识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和组织的系统优化三个方面。如Carl 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通常,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学习型组织理论发端于1965年P.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上的“终身教育”提案。1990年,Peter M. Senge《第五项修炼》的发表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形成。什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不断创新的集合或者团队,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称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

文档评论(0)

7号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