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北极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从北极走.doc

我从北极走 发表于 2009-01-09 芝加哥的冰天雪地和北京的冰糖葫芦,相距14个时区,地面直线距离10631千米,赤道距离更长一点;没有竹蜻蜓和任意门,坐上下一班飞机,要在空中等待14个小时,即使这样久,已经是现如今人类足迹能至的“最短路径”。途中没有事做,可以盯住大屏幕上呆头呆脑的小飞机,看它像蜗牛一样努力地一点点向北爬行,偶尔扭一下脑袋,然后又马上坚持向北。如果人不小心闭眼睡了,再睁眼的时候就能看到小蜗牛的进军又见成效。掠过五大湖,跨越加拿大,开进北极圈,经过北极,然后前进的方向自然变作向南;爬过西伯利亚,一个个熟悉的城市名称出现在屏幕上,你就知道这是我们的天下了,Haerbin,Changchun,Shenyang,Beijing......所以,总是有人问我回家究竟飞过太平洋还是大西洋;实际上我哪个也不飞,我飞北冰洋...... 某作家说,“过去”就是外国,他们那里做事的方式和我们这儿可不一样。值此回家之际,让我先到那遥远的外国,瞻仰一下究竟是哪些前辈帮我开辟了这条回家的捷径。 鹰之折翅 你可曾看过电影《鹰扬》(Flight of the Eagle)?里边的主人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叫Andree,是一名瑞典“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气球驾驶员”,然而最著名的头衔还是“极地探险家”。 1897年一个夏日,43岁的Andree带领随行二人驾驶直径20米的老鹰号氢气球从斯匹次卑尔根岛(Spitsbergen)出发,开始了他们野心勃勃的征程,目标锁定北极点,终点只随风的意愿。这一行动几乎没有任何科学考察的目的,只为将瑞典国旗插到那个陌生的小点上去。这无疑被视为爱国之举,科学院为他们拨下相当于今日100万美元的基金,国王奥斯卡和爆炸大王诺贝尔也巨资相助,出发时更是万人空巷。几小时后,Andree兴高采烈地扔下第一颗浮漂,上边承载的全是振奋人心的话语:“天气大好,情绪高涨(Weather delightful, spirits high.)”。接着,他又依次放飞4只信鸽,尽管只有第三只幸运地被一艘蒸汽船点燃并被击毙下来,人们仍充分领会了他所传达的乐观讯息。 然而,此次探险留给世人的,仅此而已。三人和热气球突然人间蒸发,猜疑和假情报遍布报纸杂志,直到33年之后,真相才随着三具冰冻尸体和三本求生笔记的显现而大白于天下。 原来,不管出发还是前行,状况都糟透了:Andree最为得意的发明是一根拖地长绳,他幻想这根绳子能避免气球去追随风的速度,然而身价不菲的“老鹰”显然不喜欢受人摆布,先是迅速窜升,以致严重漏气,接着不负凝结水的重压,在碎石上颠沛流离,终在2天又3.5小时之后折翅于浮冰之上(上图红线+小气球为前2天走过路径;虚线为后三个月)。 日志上的记录在后边三个月变得越来越崩溃,三个人丢下“老鹰”,更顾不上北极,在茫茫雪地里不断计算和调整,而奇怪的风只把他们脚下的浮冰吹向远离目的地的方向。有一天,Andree振奋地写道:“真是天堂啊,大量甜甜的淡水,鲜嫩的小北极熊!”他不知道,最终夺去自己性命的,正是这些美味北极熊里边的小小病菌...... Andree或许自出发便预见了自己的悲剧命运。有人说,气球在慌忙之中从巴黎的手工作坊里出厂,根本未经测试;至于那根绳子掌舵技能之拙劣,Andree比任何人都了然于心。似乎对这名“战士”来说,来自媒体和公众的压力使得“战死沙场”成了最崇高的愿望。 《鹰扬》拍出后,创下瑞典电影史上华贵之最。尽管并不出自英格玛伯格曼这样的大家之手,仍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盘旋北极和红帐篷 1926年5月,当年Andree进发极地的跳板——斯匹次卑尔根岛——再次人头攒动。这次华丽出场的可不是弱不禁风的热气球,而是一艘长106米,宽30米的飞艇,简直快有半个操场那么大,每小时能飞115千米,而且还能控制方向......同上次的热气球相同的是,她肚子里也是氢气。 建造者兼驾驶员是意大利人Nobile,就让飞艇随了自己的姓叫N-1(开玩笑的),后来挪威极地探险家Amundsen把她买下来,于是她就改名为Norge,意为“挪威”——毫无创意。同行阵容强大,有美国赞助人,舵手、工程师、领航员、记者、无线电专家......一干人等十六人,外加Nobile的小美人狗Titina。 正当他们忙着对世人和媒体频频点头,脱帽致意,准备全力以赴接受关注和祝福,忽然半路杀出一架小个子飞机(感谢莱特兄弟),身长仅为13米。驾驶员来头不小,是上天下海的能手,美国人Byrd。据说年轻时曾周游世界,领略过中国台风,直面过菲律宾土著的大刀,从加勒比海里救过人。从海军退役后,他就起飞了。 尽管大飞艇和小飞机的主人嘴上不承认,但实际上竞赛的气氛已经默默将大家笼罩——因为从前还没有人真正到达北极那一点。在双方等待天气转晴的空档,飞艇主人Amundse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