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的品种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猪的品种指南 种猪是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良种保障能力是提高养猪综合生产能力的第一要素。“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发展生猪生产,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便在于“良种”和“良法”的科学有效运用。 第一节 适宜种猪的选择 1 重庆市目前引进推广的主要良种 1.1 大约克猪 原产于英国,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一个瘦肉型优良猪种。大约克猪全身被毛白色,头颈较长,耳薄较大,稍向前立,体型较大,胸部深广,背平直约呈弓形,腹充实而紧凑,四肢较长而坚实。该猪种只作第一杂交父本或母本,其杂交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1.2 长白猪 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品种。该猪种全身被毛白色,头狭长,耳大向前倾,背腰长,体躯长,后躯发达,腿臀丰满,腹线直而不松弛,蹄直紧实,乳头6-7对。该猪种作生产优质瘦肉猪的第一杂交母本或父本,其父本与荣昌猪、山地黑猪等地方品种猪进行二元杂交,效果显著。 1.3 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主产于美国东北部,该猪种全身被毛为棕红色,深浅不一,由金黄色到棕红色均属正常特征。杜洛克猪头较小而清秀,嘴短直,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被腰平直或稍凸,体躯宽厚,全身肌肉丰满发达,四肢粗壮,蹄呈黑色而多直立。性情温顺,抗寒,适应性强,乳头5-6对,体型较大。该猪种是较理想的三元杂交终端父本。 1.4 PIC配套系猪 PIC配套系猪是英国种猪改良公司培育的配套系猪种。该品系具有不同特点的专门化父、母本品系,父系突出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产肉性状的选择,母系突出哺乳力、年产胎次、窝产仔数、优良肉质和适应性的选择,进行五系优化配套。商品猪腿臂丰满,结构匀称,体型紧凑,适应国内外不同市场需求。 2 适合于条件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户)饲养的良种母猪。 2.1 主要为:“洋二元”母猪(即长♂×约♀或约♂×长♀),PIC母猪及渝荣I号、渝太I系母猪等。 2.2 以上品种为引进的外血猪或引入外血培育成的配套系猪,对营养、环境等要求较高,为“高投入、高产出”类型。该类品种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其生产出的“洋三元”等商品猪后代,在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等方面均较理想。 3 适合于一般规模场及散养农户饲养的母猪品种。 3.1 主要为:“内二杂”母猪(即长♂×本♀或约♂×本♀),苏太猪及荣昌母猪,盆周山地黑猪等。 3.2 以上猪种含地方猪血缘较多或为纯本地品种,其抗逆性、抗应激性较强,属“粗放”类型。该类品种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可生产出“内三元”等商品猪,也可选择大约克公猪或长白公猪进行“二元杂交”,其商品代杂交优势较为明显。 第二节 引进种猪时应注意的事项 1 引种 1.1 要从技术雄厚,信誉度高,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育种场引进,以杜绝鱼目混珠,假冒伪劣产品。 1.2 种猪要求符合品种特征、健康、无任何临床病症和遗传疾病(如脐疝等)。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要求结构合理、强健有力,体形外貌应符合品种特征和种场自身要求,系谱清楚,耳号清晰,纯种猪应打上耳牌,以便标识。 1.3 种公猪最好能经测定后出售,并附测定资料和种猪三代系谱。睾丸要发育匀称,包皮没有较多积液。 1.4 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向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驰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分布均匀对称且无瞎乳头。 2 防疫 2.1 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要购买种猪的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注射的日期。 2.2 销售种猪必须由兽医检疫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由供种场出具《种畜禽合格证》、系谱资料和销售发票。 3 运输 3.1 运载种猪前应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二次以上的严格消毒,并开具消毒证。 3.2 在运输过程中应设法减少种猪应激,尽量避免在酷暑和严寒期间装运种猪。 3.3 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冬天铺上垫草,夏天铺上细沙。 4 饲养 4.1 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 4.2 先给种猪提供饮水(冬天以温水并添加电解多维为宜),休息6—12小时后再供给少量饲料。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天后才能恢复正常饲喂量。 4.3 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多糖多维,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5 隔离观察 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区隔离观察饲养30天以上,并从到场第一周开始,按本场的免疫程序完成接种猪瘟、口蹄疫等各类疫苗。之后,使用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进行一次全面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隔离观察结束后,无异常情况者,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6 管理 按“后备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章 猪场建设与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