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窄上升流过程与单元集成式分离设备.docVIP

斜窄上升流过程与单元集成式分离设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斜窄上升流过程与单元集成式分离设备 韩晓熠,许锦康,陈家栋,王文潜 (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拉美拉斜板以及早年的Lavodune/Ladoflux分离设备,应用的都是斜窄上升流过程,但前者是单元集成结构,而后者是单个设备。介绍了在拉美拉的基础上,对斜窄流过程及其单元集成设备结构特征的系统研究以及斜窄流浓缩、分级、沉渣一除油等分离设备及其在矿业多种领域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斜窄上升流;浓密设备;分级设备;除油设备 Process of Tilting Slender Up-flowing and Separators of Integrated Components Han Xiaoyi, Xu Jinkang, Chen Jiadong, Wang Wenqian (Kunming Yeyan New-Material Co. Ltd.) Abstract: The tilting slender up-flowing (TSU) process is applied in Lamella separators and in Lavodune / Ladoflux classifier many years ago. However, the former are made of Integrated Components (IC) and the latter was of single equipment.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Lamella, TSU process and IC design of separators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TSU thickeners, classifiers, and particle settler-oil eliminator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sectors of mining industry are described. Keywords: Tilting slender up-flowing; Thickener; Classifier; Oil eliminator “斜窄流”及“单元集成式斜窄流分离设备”等专业词汇,自本世纪初首次见刊以来,出现得越来越多,并以英文在国外发表。但是,为何要用“斜窄流”取代通用的斜浅层(或斜板之间的过流通道)?国外首创的拉美拉斜板设备,获得专利保护的制造商称之为制成件组装式结构,为何引进后却提出其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单元集成?这些,由于还缺少系统的阐释,广大用户还不够熟悉。基于此,试通过较系统地介绍这些词汇的由来、涵义,论述取代原有词汇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与读者共同切磋。 1 斜窄流过程与设备 1.1 “斜窄流”的由来 在本项目组研究斜浅层沉降过程及拉美拉(Lamella)斜板设备原理[1-2]的基础上,王文潜率先提出了“斜窄流连续上升流过程”的新理念,并与合作者们在2001年首次公开发表[3]。斜窄流是“斜窄上升流(Tilting Narrow Up-flowing,TNU)”的简称,其定义为“在斜置且封闭、断面窄小而规整不变的通道内上升的连续流”。随后,项目组成员陆续发表了多项研发成果[4-7]。2005年在第23届国际矿物加工会议上,发表了“斜窄流内的重力沉降及其分离设备”(Gravity settling in tilting slender upflow and its separators)的论文,将斜窄流英译为“Tilting Slender Up-flowing(TSU)”。为介绍方便,以下将斜窄流连续上升流简称为斜窄流。 1.2 斜窄流过程及其加速沉降的作用机理 在水介质悬浮液的斜窄流中,密度大于或小于介质的颗粒能数至十数倍地缩短沉落或浮起的距离和时问。这是斜窄流过程能加速沉降或上浮,能对沉降或上浮增效的原因,其作用机理,可按图1阐释[7]。 图1内,AA’及CC’代表斜窄流的顶板及底板;l为其斜长即斜板长;d为斜窄流厚度即板间距;α为斜窄流及板面的斜置倾角。设A处有一沉降末速为vs的固粒,随线速度vl的斜窄流上升,只要vs及vl的合速度vo与CC’的交点在C’之下,即可沉落到底板。而图的右下端所示普通重力沉降中,固粒的vs值必须大于液流垂直升速vc方得沉降。由此导出,斜窄流垂直向上的分速度与vc之比 式中的(lsin2α)÷2d值,即为斜窄流沉降比垂直上升流内的普通重力沉降过程加快的倍数,或所需距离和时间的倍数,在α=45°的条件下最大,为l÷2d,称为理想增效值。在自由沉降中,取l=2 m,d=0.05 m,此值为20。在实际中的澄清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