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品评文字深化阅读教学.doc
写品评文字深化阅读教学
吴远见(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 邮编:528000
摘要:2004年广东省作为全国新课改的实验地之一,笔者也从这次课改中有所收获。本文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从语文教学“双主”教学原则出发,从转变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尝试让学生写品评性的文字,这样可以使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探索。
阅读教学本应是课堂教学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环节,它最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处于消极的阅读状态,其“主体”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尝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眼动、心动、甚至打破常规让他们手动。如何做到手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事实证明,写品评性的文字可以使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探索,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应试技巧,更能够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时,要学生体验愁情,并将“故国不堪回手月明中”改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指导学生可从国家的悲剧、家庭的悲剧、身世的悲剧、才华的悲剧,结合其作品谈李煜“愁”的内涵。或者从李煜词作的悲剧美写品评性的文字。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体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说明课文是处于潜在状态中,其意义生成与开发,有待文本与读者的“双向交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直接关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其真正的阅读和再创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主体应全身心投入到阅读状态。由于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主动性,应快速找到文本与自身认知的最佳契合点,全身心参与并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思想、情感,与作者一起完成阅读过程。这时的文本成了他理解的文本,文本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协调一致,相互渗透,二者完全合拍。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阅读要达到预期目标,就需要充分发挥阅读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因而,阅读教学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关键就在教师的“导”。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为着学生着想,循循善诱,使阅读能力逐步提高。“主体”与“主导”正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关键因素在于内因的感知和提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阅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老师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疑难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他们知道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如我们在阅读普通高中广东教材选修 4第19课《听听那冷雨》时,我就尝试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切入,指导学生学会写品评性的文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我系统地为学生做了品评性文字写法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切入角度:
A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常见的表达技巧:象征、以实写虚、扬抑、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悬念、照应、伏笔、想象、联想等 B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化作、叠词等 。相关技巧:白描、倒叙、插叙、曲笔等。
品评思路:
划:划出相关的句子
明:把握背景和思想感情
析:分析划出句子采用了哪方面的技巧
评:切入——观点——分析划出句子——总结
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尝试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品评作者是如何透过“冷雨”这一意象来表达“难遣的家国之思”的,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品评文字。
学生立即动笔从以上的不同角度中选取一种角度进行赏析。时间为5—7分钟。视情况可以让学生互评学生作品,让学生继续探究,或者教师进行作品点评。
事实证明,写品评性的文字可以使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探索,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应试技巧,更能够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教师也可以在堂上写品评文字,达到与学生共同交流的目的。
如老师点评(一) :文章大量使用叠词,在叠词连绵不断的情态中融入了家国之思连绵不绝的意境之美。创造了一种语言美的极致。利用汉字特有的声韵特点,造成一种极富音乐感的音韵美质。他用新奇大胆的叠词组合,写雨形、雨态、雨声、雨情,“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清清爽爽新新”。“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写得情意缠绵,音韵缠绵,读起来特有韵味,品起来也特有情味。创造性的叠词连绵把一个“雨”字,从形到意到神,描画得遂情遂意,融情融意 。
又如老师点评(二)作者由眼前的雨联想到“雨”这一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自己的家国之思。听上去总有那么一点凄凉,一点凄清,甚有一点凄楚。淋漓不尽的雨线扯长了作者的家国愁思,思乡之情就与那冷冷的雨丝交融在一起,消散在烟雨苍茫之处。文章围绕作者听雨时迷离与惆怅的心绪来展现,那是一种印在心际的不懈的乡愁,那是一种漂泊在外的游子遥想自己暖家的感觉。
同学们这时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