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针推三年制).ppt
《中医伤科学》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骨伤科教研室 陈文治 学习目的: 掌握伤科学的定义 熟悉中医伤科学发展过程中各位名家、专著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医伤科学的起源 发展简史概述 *定义——中医伤科学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历史曾用名:疡医(折疡、金疡):接骨、正体、正骨。 人的躯体——外在的皮肉、筋骨 内在的气血、经络、脏腑 现代学科划分,把伤科学局限于一定的范围。 伤科学的起源 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夏、商时代): 青铜器——金属工具 医学萌芽,商代有主管治病的“小疾臣”。 酿酒术发明,酒始用于疗伤。 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 后世记扁鹊“以刀疗骨”。 从医药的临床实践到理论方面的划时代总结,完成了祖国医学的经典巨著《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著作确立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内经》 《内经》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 《灵枢·骨度》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 《内经》 《内经》并阐发的: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形伤肿,”这些理论一直指导临床实践; 提出化脓性关节炎切开引流的禁忌和指征; 对小儿麻痹症候的描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萎”。 公元前三世——仓公首先有二例完整的病案记载。 汉代 华佗——外科手术的鼻祖。首创麻沸散、体育疗法(五禽戏)。 东汉未年《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辩证论治方法,记载了牵臂法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术。 魏晋~五代十国 晋代 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显著提高,并成为独立的学科。 葛洪——《肘后千金方》记载: 1、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 2、骨折竹简固定; 3、口对口吹气; 南北朝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 隋朝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我国第一部症状病因学专著,并将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 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骨折立即缝合骨折端的骨骼亦要缝合(关节内骨折的处理); 缝合技术要求按一定技术操作:皮肤、皮下、肌层对齐,松紧适度; 开放性骨折去除异物后再敷药;如伤口在创伤久不愈合,是有异物或死骨在伤口内; 把化脓性骨髓炎分为附骨痈(急性)和附骨疽(慢性)。 唐代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热敷、热疗治疗损伤瘀肿。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伤科专书,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2、将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提高一步:采用煮沸消毒的水将污染的伤口和骨片冲洗干净,用快刀进行扩创,将断骨复位,然后用清洁的“绢片包之”。 3、首次把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髋关节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宋代 《圣济总录》对腹破肠出的重伤有合理的处理方法。 《小儿卫生部微论方》记载了小儿先天并指的截除术。 《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种异体植骨术。 《洗冤集录》——第一部法医学专书。 元代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继承了蔺道人的伤科经验,系统地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 2、麻药用量按病人年龄、体质而定; 3、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4.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 5.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 明清时代 明代 太医院分科:伤科分为“接骨”和“金镞”两科。 《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十五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把髋关节脱位分为“粘膝不能开”(后脱位)和“不粘膝”(前脱位)两类。 薛己《正体类要》重视脾肾与补气养血,是按八纲辩证论治的代表著作;“肢体损于外,则气血损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 1、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2、攀索叠砖法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腰背处垫枕,保持脊柱过伸; 3、改革固定器械 1)脊柱中断骨折用通木固定; 2)下腰损伤用腰柱固定; 3)四肢骨折用竹帘、杉篱固定; 4)髌骨骨折用抱膝圈固定。 清代 钱秀昌《伤科补要》——杨木接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