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三章矿质营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章 矿质营养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体内必需元素的种类、生理作用和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掌握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的机理、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途径以及无机养料的同化,能运用矿质营养的知识来解释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硝酸盐的代谢还原。 教学难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机理、无机养料的同化。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阅读矿质营养部分) 2.武维华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阅读矿质营养部分) 3.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阅读矿质营养部分) 4.白宝璋,李明军等主编。植物生理学(第2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1月(阅读矿质营养部分)5.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6.曹仪植,宋占午主编.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7.植物生理学通讯.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1951年创刊,双月刊) 8.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原名为《植物生理学报》).季刊(1964年7月创刊,双月刊) 教学内容:包括植物体内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无机养料的同化,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七部分内容。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的过程。 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植物体 → 干物质 → 灰分 可挥发性元素(volatile element) 灰分(ash)。 构成灰分的各种元素称为灰分元素(ash element)或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通过对各种植物进行分析发现,在已知的109种元素中,约有70多种存在于植物体内,所有植物的灰分都很相似,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K,约占灰分含量的50,其次是Ca。N不存在于灰分中,故不是矿质元素,但N和矿质元素一样,都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所以将N归于矿质元素一起讨论。 二植物的必需元素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法,迄今已被确认为植物必需元素的有19种。分别是:C、H、O、N、P、K、Ca、Mg、S、Si、Fe、Cu、B、Zn、Mn、Mo、Cl、Ni、Na。 其中C、H、O来自于水和空气中的CO2,N既可来自土壤也可来自空气(N2),它们不属于矿质元素,其余15种均为矿质元素,来自于土壤。前10种元素含量很高(占干重的0.1或1mg/g或30μmol/g或1000ppm以上)称为大量元素(macroelement or major element)或大量营养(macronutrient);后9种元素含量很低(占干重的0.01或0.1mg/g或3μmol/g或100ppm以下,),称为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or microelement)或微量营养(micronutrient)。 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 1939年,美国科学家Arnon和Stout(阿农和斯道特)提出了判断某一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这也是国际植物营养学会确定的三条标准。 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当加入该元素时,可预防或纠正此缺乏症,这种作用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 该元素的营养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因改变土壤(或培养液)的微生物或物理、化学条件所引起的间接作用。 当某一元素符合这三条标准时,则称为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研究植物营养的方法(或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方法) ――人工培养法 人工培养法或称无土栽培法(soil-less culture):指不用土壤而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培养植物的方法。它包括四种: 1水培法(water culture method or hydroponics)又称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砂培法或砂基培养法(sand culture method):  是以洗净的石英砂(quartz sand)、珍珠岩(perlite)、蛭石(vermiculite)或玻璃球等(中性物质)作为支持物,加入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气培法(air culture method)或气栽法(aeroponics):  将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营养膜法(nutrient film method)或营养液膜技术(nutrient-film technique

文档评论(0)

jiangc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