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doc
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
路兴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济南 250100)
吴洵耻 周凯南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泰安 271018)
摘 要 本试验选择了4个对纹枯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它们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的,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人工接种后,各品种的酶活性均增高,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均大于感病品种。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但关于抗性机制的研究报道尚未发现。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它们在受侵染植株中的变化特点和与抗性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寄主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在抗病组合中两酶的活性升高得快,比感病组合高出若干倍,由此认为它们参与和决定植物的抗性。而另有人认为感病植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得高且快,故认为它们的增加与抗病性无关,它可能为症状表现的反应[1~9]。关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也有不同的报道,有报道认为新酶带出现在感病品种上,也有人报道认为新酶带出现在抗病品种上,而更有一些报道认为没有新的酶带出现[3,4,8,10]。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品种 选用4个不同抗性品种:昌乐5号、运辐早(高抗品种,病指为4.4和5.0),济南13(易感病品种,病指为42.5),鲁麦14(中等感病品种,病指为22.5)。
1.1.2 菌种与取样方法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强致病菌株(泰安)在玉米砂培养基上培养,23℃恒温培养14天,待用。沙培小麦,于幼苗三叶期接种,直接把玉米砂培菌撒在幼苗茎基部保湿,于接种前1天,接种后2天、8天、12天分别取样,供试验用。
1.2 试验方法
1.2.1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称取小麦茎基部鲜重1g,加5mlTris-HCI缓冲液(pH8.5)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4000pm离心15分钟,倾出上清液,必要时残渣用5ml缓冲液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贮于低温冰箱(0~5℃)备用。
取光径1cm比色杯2只,于1只中加入上述酶液10μl,再加入反应液3ml(反应液:0.2M磷酸缓冲液(pH6.0)50ml,过氧化氢0.028ml,愈创木酚0.019ml混合而成)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另一比色杯中加入0.2M H3PO4缓冲液(pH6.0),作为校零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反应30秒时在波长470nm下的光密度值。
以每分钟光密度值变化表示酶的活性大小,用以 D 470nm下,1分钟·毫克蛋白(或克·鲜重)表示。
1.2.2 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测定 称小麦茎基部鲜重1g,加蒸馏水少许,于研钵中研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混匀。得到的溶液进行振荡,勿使沉淀下沉,吸取10ml悬浮液,倒入250ml滴定瓶中。加入pH6.4的磷酸缓冲液,再加5ml 0.4N的抗坏血酸溶液,混匀,加入5ml 0.2%的邻苯二酚溶液,同时开始计时,并振荡溶液。均匀振荡2分钟,以使空气中氧气充分进入溶液中。精确经过2分钟后,加入5ml5%偏磷酸终止反应(实验在20℃水浴锅中进行)。在有1ml 0.5%淀粉溶液存在下,用0.01N碘酸钾溶液滴定抗坏血酸的剩余物,直到蓝色不消失为止,同时进行对照滴定。
根据所测数据按下式计算多酚氧化酶活性:
A= =
式中:A为多酚氧化酶活性(1g材料20℃下1分钟氧化抗坏血酸的微克分子数);
50为分析物悬浮液的总体积;
n为分析物样品重量;
10为测定酶活性所取的悬浮液体积(ml);
2为反应进行时间(分);
a为用于对照滴定的0.01N中KIO3溶液体积(ml);
b为用于样品滴定的0.01NKIO3溶液体积(ml);
5为0.01N抗坏血酸溶液的毫克换算为微克的系数( =5 )。
2 结果与分析
2.1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表1 4个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克·鲜重)
品种
未接种
接种2天
接种8天
接种12天
昌乐5号
0.57
1.10(93.0%)
1.35(136.8%)
0.94(64.9%)
运辐早
0.63
1.12(77.8%)
1.45(130.2%)
0.95(50.8%)
鲁麦14号
0.58
0.75(29.3%)
1.13(94.8%)
1.05(81.0%)
济南13
0.41
0.55(34.1%)
0.82(100%)
0.77(87.8%)
注:( )内数值为接种后增加的百分比。
根据4个品种不同接种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未接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