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认同的体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认同的体验.pdf

一种认同的体验 ——情感·民族·文化 康震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分享有关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话题。我发言的 题目是《一种认同的体验——情感·民族·文化》。在发言开始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段 视频。(播放视频) 这段视频是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徐州师大采菊诗社、淮阴 师院悠然诗社,在海峡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上的吟诵片段。他们吟诵的诗歌是《诗经》 中的《蓼莪》。 从视频画面上,我们看到,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学生,许多同学一边吟唱,一边流着 泪水,有的甚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整个会场的氛围凝重而又充满激情,随着强烈而撼动 的鼓点,传递出一种震撼的、感动的效果。这样的情形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从2008 年至今, 这四个院校的诗社共同参与的古典诗词联吟大会已经分别在两岸举办了五届(PPT,照片), 每一词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在场所有的师生都会不约而同的走上舞台,共同吟诵这首荡 气回肠的《蓼莪》。凝重而富有激情的歌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使我们禁不住热泪盈 眶,深深沉浸其中。在那个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场所有的人都忘 记了自己是大陆还是台湾人,忘记了自己的学校甚至籍贯,那一刻我们只有一个感觉,那就 是: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五千年文明的后来者,我们身上流淌着共同的 血液,有着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文化印记。而在一瞬间促使我们产生这种共同 感、归属感、亲近感的不是别的,就是情感,就是蕴藏在中华文化中永不褪色、永不改变的 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情感。 正是在这一点上,在情感的共鸣上,我们,这些来自海峡两岸的大学师生,体验到了一 种民族的文化的认同感。 为什么这首三千年前的、古老的《蓼莪》,会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共鸣,获 得如此巨大的认同呢? 《蓼莪》中到底埋藏着怎样民族的、文化的、情感的记忆呢? 《蓼莪》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孩子 对父爱母爱的追念,对不能奉养双亲,对父母尽孝的巨大痛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PPT ) 什么意思?翻译成白话诗歌,大体意思就是: 1 亡故的父母啊好悲哀,你们生育我养育我,多么的劳累! 失去了父母,就失去了依靠,没有了父母,我从此也就无家可归! 父母啊,小时候,你们抚爱我、养育我、照顾我,进来出去抱着我, 你们的恩情像长天一样广大,然而贫苦的我怎么报答得了,我好伤悲! 天下的人呐,都有机会赡养、孝敬自己的父母, 独独只有我遭遇这悲惨的厄运,永远无法孝敬我亲爱的父母!(PPT ) 诗歌中,对父母养育之苦的不尽怜惜,对父母养育之情的不尽感恩,无法报答父母的巨 大遗憾,无法孝敬父母的巨大痛苦,所有这些,都深深的、强烈的震撼着我们,震撼着后代 无数的人们!靠什么?就是靠这种强烈的情感,这种巨大的孝心!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这种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共同感戴之情、孝敬之心,触动了两岸学子 的心灵。于是,在吟诵《蓼莪》的时候,他们拥有了共同的情感空间,获得了共同的情感体 验,彼此间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认同感、亲近感与归属感。 但是,紧接着一个疑问发生了,孝敬、奉养父母,这并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观念, 在世界很多民族、地区也有这样的情感观念。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吟诵《蓼莪》的时候, 如果有外国的朋友在场,当他们了解了《蓼莪》的内容之后,会不会被这种吟诵的氛围所打 动呢? 很难说,也许会,也许不会。为什么?因为情感,包括友情、爱情、亲情,是全人类所 共有的,在全人类有着最高的认同度,但是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却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就 拿《蓼莪》来说,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