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VIP

云南省开远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42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和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它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 ,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节选自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体系中的建筑物都是以木材作为结构方式的,方法是用木材作为梁架。 B.梁架是由木材组成的,包括立柱、横梁以及枋、檩等部分,它们有机结合组成“间”。 C.新材料的建筑物,如钢筋混凝土构架的房屋,结构形式符合中国建筑体系特征。 D.中国建筑体系的墙壁不是承重的,只是起割断的作用,可以划分内部的空间。 2、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拱”指由“斗”和“拱”组成的一种房屋结构,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B.“拱”是一种弓形短木,位置在立柱和横梁之间,作用是减少立柱和横梁之间的剪力。 C.“斗拱”这种结构早期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增加牢固性。 D.柱头挑出去的部分可以承受上面的其他结构,比如屋顶、平坐这样重的房屋结构。 3、填入上文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能展现出本质结构的美丽 B.不但在木材使用上有应用 C.不但会在木构上得以保存 D.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16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 庄子《逍遥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绝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亦飞之至也 至:到达 C.故夫知效一官 效:胜任 D.而御六气之辩 辩:变化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此小大之辩也 审容膝之易安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门虽设而常关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