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将进酒》学案(人教版).docVIP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将进酒》学案(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进酒学案 尹丽娇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 李白 (701—762年),字,号青莲居士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 3语言积累 默写并翻译诗歌 二、问题与例题 1阅读诗歌,找出诗歌中关键词,然后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梳理出作者的感情线索。 2从上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在含酒的诗文中占相当数量的都是在借酒消愁,所以在许多抒发诗人愁苦心情的作品中都有酒的身影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字词基础 B 组题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4 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消化课文,巩固知识,温故而知新。 C 组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①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②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③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④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⑤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