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的影响.doc
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肖序仁 敖建华 卢锦山
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是器官移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促进和推动了临床肾移植数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使肾移植成为了当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规治疗。但是,免疫抑制药物也是一“双刃剑”,它不仅可抑制排斥反应、促进移植物存活,同时也可导致受者和移植物的毒性损伤,影响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为此,目前临床对肾移植术后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方案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近28年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资料,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1977年10月至200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对1804例患者共施行2037例次肾移植。其中男性1197例,女性607例;年龄12~81岁,平均(40.2±10.5)岁。2037例次肾移植中包括尸体供肾移植2035例次(首次肾移植1760例次,二次移植239例次,三次移植35例次,四次移植3例次),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例次。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6.8%),糖尿病肾病占1.5%,其余包括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及痛风性肾病、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所有受者术后随访至2005年12月31日,除95例(5.3%)在术后(81.8±51.3)个月内失访外,其余受者术后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时间,随访率为94.7%。
1995年以前我院仅根据ABO血型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选择供受者。1995年和1996年分别引进HLA-A,B,DR及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技术之后,则采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组织配型。凡登记等候移植的患者,其组织配型的数据资料被输入当地卫生部门器官移植协调机构的“肾库”,“肾库”计算机根据供、受者的组织配型结果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综合评分,选择和分配合适的供肾。
1.2 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随着各种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有所变化,但基本上可分为二联和三联的方法。二联疗法多用于早期移植的受者,即硫唑嘌呤(AZA)2~3mg/(kg·d)加泼尼松(Pred)1.5mg/(kg·d)的免疫抑制方案。自1985年环孢素A(CsA)用于临床后,开始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案中各种药物的初始剂量如下:CsA 3~8mg/(kg·d),AZA 1~2mg/(kg·d),Pred 0.5mg/(kg·d)。维持剂量根据药物浓度和移植肾功能进行调整。20世纪90年代后,部分受者采用雷公藤多甙(GTW)或霉酚酸酯(MMF)、咪唑立宾(MZR)、来氟米特(LFM)、雷帕霉素(RAP)等药物替代AZA,或以他克莫司(TAC)替代CsA。抗体诱导治疗仅用于再次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后,采用先大剂量激素冲击,无效则再以单抗或多抗逆转治疗的策略。AR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或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确定。
1.3 统计学方法
以受者死亡和移植肾功能丢失作为终点事件。移植肾功能丢失包含受者死亡或回复慢性透析。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移植物的半数生存期(haft-life,HE)及其标准误根据Terasaki公式计算,并行log-rank检验和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TATA 7.0软件分析。
2 结 果
2.1 总体存活和死亡情况
截止2005年底,1804例肾移植受者中1709例(94.7%)获得随访。其中受者存活1528例(84.7%),移植肾存活1483例次(72.8%),受者死亡占移植肾丢失的49.8%。
术后1、5、10、15和20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5.5%、88.7%、80.4%、72.2%和67.8%。相应年限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1.4%、79.0%、63.9%、53.6%和47.6%,移植肾HL为(17.1±0.9)年,详见文献。
276例死亡受者最常见的死因为感染(86例,31.2%),其次为心脑血管事件(74例,26.8%)和肝功能衰竭(37例,13.4%)。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19例(6.9%),其中9例为消化道肿瘤,6例为泌尿系肿瘤,3例为肺癌,1例为淋巴瘤。其他死亡原因(60例,21.7%)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严重AR导致的移植肾破裂、经济原因、自杀和意外等。
2.2 采用二联与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比较
采用钙调素抑制剂(CNI,如CsA或TAC)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受者与移植肾存活率显著高于无CNI的二联免疫抑制方案。两组受者1、5、10、15年存活率分别为95.9%和39.4%、89.1%和18.2%、80.5%和12.1%、73.0%和12.1%,相应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7%和35.9%、8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