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醇与三唑酮防治水稻稻曲病技术与综合效应.pdfVIP

三唑醇与三唑酮防治水稻稻曲病技术与综合效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唑醇及三唑酮防治水稻稻曲病 技术及综合效应 乔正富秦立华潘晓芬夏丽华 (江苏剑牌农药4E_r-有限公司,建湖224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唑酮还原成更高活性的三唑醇产品特性、稻曲病形成及危害、应用三唑醇及三唑 酮防治水稻中后期病害特别是稻曲病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三唑酮;稻曲病;综合效应 1产品特性 发现三唑酮均可被代谢为具有更高活性的三唑醇。后经多人研究论证,在一些真菌中三唑 酮也转变成三唑醇,因而德国拜耳公司于1977年首先将三唑醇商品化,商品名为“百坦” (Bayten)。三唑酮被代谢为三唑醇后,在分子中多了一个手性特征的碳原子,生成的两对 明不同的主体异构的活性不同,其中A体的活性比B体大,杀菌力更强。三唑醇FAO标 准规定三唑醇的A:B,70:30,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的三唑醇企业标准要求A:B≥ 85:15。因此,不断提高三唑醇A体的含量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药效的重要途径。 三唑醇是由三唑酮经加氢还原而成。三唑醇既用作拌种剂,也可用于喷施。用于种子 处理,在很低剂量下,对禾谷类作物种子带菌和叶部病原菌都有良好的效果;用于喷施, 其杀菌谱同三唑酮,还可防治水稻稻曲病、香蕉叶斑病等重要病害。 2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危害 稻曲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南北水稻区均有发生。稻曲病只在穗部发生,危害 单个谷粒。病穗率一般为10%一20%,严重的每穗病粒数可达10—30,该病不仅污染稻 米,严重影响稻米的品质和产量,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影响人畜健康。 稻曲病的病原菌Ustilaginoidea 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受侵染的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形成直径O.5cm左右的近 圆球形的“稻曲”代替米粒。起初“稻曲”很小,以后撑开内外颖,在间隙中露出淡黄色 的小块状物,逐渐长大,最后覆盖整个米粒,颜色由淡黄变墨绿(孢子座),随后表面发 生龟裂,布满一层墨绿色粉末(厚垣孢子),带粘性,不易随风飞散。病菌的菌核在地面 上及厚垣孢子在病粒上可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 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害水稻的花器及幼颖,最终影响水稻稻米的品质 和产量,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350 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四卷) 3稻曲病防治技术及效果 在农业生产上通过选用抗病良种、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减轻稻曲病的发生为害。而药 剂防治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目前人们通过药剂筛选获得了一些对该病有效的药 剂,三唑酮是其中较好的药剂品种之一。在此基础上,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根据三 唑酮在植物体内代谢成更高活性的三唑醇这一特点,推出了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商 品名为“斑锈灵”,登记号:LS98282)防治水稻稻曲病,据江苏省农药检定所、江西省农 药检定管理所对该药两年的药效试验表明,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9~10.59 (有效成分)对水50kg于水稻破口前7~lo天喷施1次,病穗率防效达78%,病粒率防效 84%,同时可有效地提高稻谷质量和产量。对稻曲病重发年份,可在破口期再用药1次。 雾1次方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明显增加。 4水稻应用三唑醇及三唑酮综合效应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水稻上的一些次要病害,如云形病、叶尖枯病、叶 梢腐败病、紫秆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叶黑粉病、小球菌核病等,特别是稻曲病在不 少地区加重为害,影响水稻生产,降低稻米品质。要优质、高产和增收,不可能在水稻生 产中后期对每一个病害都分别施药防治,寻找广谱、高效杀菌剂品种,在最佳时期使用一 种药剂,或两种药剂混配1次施用,实为上策。试验表明三唑酮和三唑醇对水稻中后期多 种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用杀菌剂,能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这是其他药剂 所没有的综合效果。 叶片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在用三唑酮或三唑醇防治水稻中后期病害 的过程中,观察到施药区稻株成熟时枯黄度轻,秆青籽黄。水稻增产显著,投入产出比在 1:20以上。表明三唑酮或三唑醇不但有很强的杀菌活性,而且有一定的调节活性,施药 后有延缓水稻早衰,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指数,使得稻粒饱满。同时将考种后 的稻谷,脱壳,采用半微量定氮法测定糙米中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的粳稻和杂交 稻的蛋白质含量都有提高,~般增加5%。8%,大大地改善了稻米的品质。 三唑酮及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