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害,在全国及世界各玉米产区
均有流行,对玉米生产危害严重。目前,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主要有调整播期、清除
杂草和拔除病株等农艺措施和传播媒介昆虫的化学药剂控制。但是,由于玉米矮花叶
病毒主要靠蚜虫以非持续性的方式传播,这些防治措施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防治
效果欠佳,往往不能有效解除矮花叶病对玉米生产的危害。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最为经济的途径。但是,由于抗病种质资源有限,抗病性的遗传性质复
杂,在常规抗病育种中很难将抗病性与产量、品质等优良的农艺性状有机结合,培育
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抗病品种。
由双链RNA介导的RNA干扰,可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内与双链RNA同源的mRNA,
限制同源基因的表达。本研究根据RNA干扰的原理,克隆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
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18.599’’的胚性愈伤组织,筛选分化再生
性鉴定,并用荧光定量PCRTffl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转基因株系与对照玉
米矮花叶病基因表达量和病毒蛋白积累量,以期创造高抗矮花叶病的转基因种质材
料,并为转基因抗病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1.玉米矮花叶病毒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构建
在OenBank数据库中,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CP基因和尸1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
析,分别选取CP基因长度为100和404
bp,P1基因长度为150和451
bp的保守序列,体
外化学合成,通过PCR扩增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限制性酶切后定向克隆至中间载体
pSK—int,构建反向重复序列结构。再经限制性酶切后,分别插入植物表达载体
1 1。
pASC404、pASP50和pASP45
2.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与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
以玉米自交系“18.599”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转
基因受体系统,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潮霉素抗性培养基梯度筛选后分化再生植株。
l
Southern杂交检测有2l、20、9和17个Tl代株系表现阳性,大多数为单拷贝插入。
在实验过程中,对基于N6培养基的玉米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技术作了改进。在再
生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0.25
mg/L)烯效唑(S3307)和适量(O.5mg/L)ABT生根
粉,对再生植株生根壮苗有促进作用,再生成活率显著提高。
3.转基因株系抗病性鉴定
9和15个T2代株系按随机区组种植,以非转基因“18.599’’、抗病自交系“H9.21’’
和感病自交系“M017为对照,人工摩擦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调查发病株率和
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鉴定各转基因株系的抗病等级。由pASCl00转化的4
个T2代株系有3个株系表现中度抗性,病情指数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18.599,
系的抗病等级达到抗性水平,其中4个株系的抗性高于抗病对照“H9.21’’,但在
抗病等级鉴定为感病的4个株系中有2个株系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为双拷贝
插入;在pASPl50转化的9个T2代株系中,有3个株系表现中抗,病情指数显著
低于非转基因对照“18.599”,但与抗病对照“H9.21”差异不显著,其余6个株
系表现为感病,其中2个株系外源基因为双拷贝插入;由pASP451转化的15个T2
代株系抗病性均较“18.599’’提高,其中6个株系达到抗性水平,4个株系的抗病
等级高于抗病对照“H9—21,在表现中抗的8个株系中有2个为双拷贝插入,表
现感病的1个株系为三拷贝插入。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与插入外源反向重复序列的
长度和拷贝数有关。
4.矮花叶病毒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和蛋白积累量
1转化的T2代株系及对照顶部
田间接种鉴定后,取pASCl00、pASC404和pASP45
第三片叶,提取总RNA,反转录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矮花叶病毒基因的表
达量。矮花叶病毒CP和尸l基因在抗病转基因株系及抗病对照“H9.21”中的表达量,
明显低于在感病对照“M017和非转基因对照“18.599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