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科技人物史研究和慎守之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学科技人物史研究与慎守之界 蔡克勤、陈宝国、员雪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老一辈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学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或留学师从世界级学术大师, 回国后成为地质学学科和学术理论的奠基者和引领者:或在中国大地上成长和推动中国地质 事业发展,在教育、地质勘查、学术研究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地质学科技人物史研究,依 他们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真实反映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工作经历、学术研究、重大 成果等,将鲜活地丰富我国地质学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推动和发展学术传统,从而为准确把 握未来地质科学事业发展的方向提供参照和借鉴。深入研究他们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成 熟的全过程,探讨他们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历程、方法、关键节点、关键因素,及其背后的 精神动力,解剖他们成功攀登科学高峰的社会环境、科研和工作条件、文化氛围和物质基础, 进而探求我国地质学学科和事业发展规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学术传承和学术传统的发扬 光大,都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翟裕牛会长在《地质学史论丛·5》(2009)的序中指出:自1980年地质学史研究会成 立以来,地质人物史一直是学史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人物的学术思想、治学道路的深邃 境界,使人物研究更具深入和理性特点”。这是人物史研究的正确方向。这方面已有人物传 记和年谱出版,也有论述重大地质成果和机构建设中先驱者的事迹与贡献,缅怀和纪念前辈 业绩;更有一批前辈学者的文集出版,系统地收集了他们的学术著作,部分未刊出的手稿、 文献资料和照片等,使这些人物的人生历程得以生动地展现,为人物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一、借人传事,借传述史 我国有人物传记的历史传承,《史记》开创了传记文体,有帝王本纪和各色人等的列传; 但一部二十四史,称得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物,几无踪迹可寻。科学家传记或科技人才史, 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特别是以谨严的学术梳理见长,阐发人物学术和治学道路 的著作,尚不多见:但是他们的事功、德行、思想、个性,都将为后辈学人展示深刻的人生 智慧,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鼓舞后人在学术道路上奋发进取,这是值得 深入开掘的园地和学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综观已有的人物史研究,李四光、黄汲清、丁文江、翁文灏、谢家荣等已有较优秀的研 究成果,不仅传主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早期各级地质机构创立者和地质事业的领导者, 而且他们投身地质学研究的时代,止是20世纪初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 代;除丁文江外,他们都迎来了新中国,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借人传 O 事,借传述史,是人物史研究的主要途径。 201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马胜云等编著的《李四光和他的时代》一书,以收集到的李 四光和其他人物问的书信为史料,是考证李四光生平事迹的准确史实,尤为难得的是其中刊 布了诸多名家手迹,弥足珍贵。参以《李四光传》(陈群等,1984,人民出版社)和《李四 光年谱续(马胜云等,2011,地质出版社)等研究资料,为我们的人物史研 究树立了典范。 为此,以李四光研究为例略作申述。李四光年仅16岁在日本留学期间成为同盟会创建 会员,22岁(1911年10月)参与武昌起义,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任实业司司长)。 袁世凯窃夺革命成果后,愤而辞职。24岁赴英国留学,先学采矿,后转入学习地质学。他 以《中国之地质》为题的学位论文,获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他在学位论文中写有 如下的字句:“今天,我们要求新一代的黄帝子孙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 已晚”。李四光无论是投身革命,还是选择地质学,都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振兴中华紧 密相连。 李四光开创中国冰川学研究的贡献,已有诸多文章述及,我们缀拾部分史料,以表述学 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途径的由来。李四光本人在《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1933)一文 中披露,他研究冰川的兴趣萌生于家乡传说的巨石——“打牛石”(当地传为此巨石系天上 金牛星下界作乱,天公抛下此巨石,赶走金牛星),年仅12岁的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这是 片麻岩巨砾,遗留在江汉平原的冰川漂砾。在英国学成之后,他曾赴欧洲考察了阿尔卑斯山 的冰川地质。1921年他带领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在河北沙河县沙源岭和山西大同口泉一带 发现冰川漂砾(带有擦痕的巨砾)、U形谷地和圆滑的孤丘等,从而确认中国存在第四纪冰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