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礼乐一体”的原则:有礼必乐,乐附于礼;乐在诸多艺术中独具至尊地位;融合互通的精神:即中国艺术的主门类不是各自为域、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通、融合为一的;注重神韵的技法: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感情,要求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神似;用于教化的目的:即传统艺术很重视艺术的目的性和社会功能。
书法
1、史前至夏——混沌萌生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2、先秦——奠定基础 (约前17世纪——前221年)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
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春秋时期的《石鼓文》、。
3、秦代——开创先河 (约前221—前206 )
秦代的《泰山刻记》
主要原因:各国文字差异太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关键人物:秦始皇 李斯 程邈
李斯(?—前208)
小篆创始人,历史记载中第一位书法家。
秦四山刻石 泰山石刻 琅琊石刻 峄山石刻 会稽石刻
程邈:监狱里造出的汉字——秦隶(古隶)
4、汉——成熟众体创新
两种形式:①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②汉石刻
隶书定型,草书、行书、楷书产生
隶变:隶书在秦代时已经产生,到东汉时已经成为官定标准字体。这一书体的变革,文字史上叫做“隶变”。 “隶变”后通行的隶书,即为“汉隶”。
书 法 家 汉 隶:蔡邕《大风歌碑》飞白书、曹喜
汉隶——熹平石经
草书家:杜度,崔瑗,张芝(作品:冠军帖 终年帖 二月八日帖 秋凉平善帖 今欲归帖 )
5、魏晋——完成书体演变
特点:篆、隶、楷、行、草诸体完善 三种书体的定型:真书(楷书) 行书 草书
书法家:“钟 王”: 钟繇 王羲之 ,“二 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
⑴钟繇: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楷书之祖,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化 《上尊号碑》《宣示表》《荐季直表》
⑵王羲之:“王右军” “书圣” 草书:十七帖 ;楷书:黄庭经 ;行书:《兰亭集序》(行书第一)
⑶陈僧智永:《千字文》。
6、南北朝—民间书法盛行
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
北朝:魏碑 河南省洛阳市的《始平公造像记》、山东省曲阜市的《张猛龙碑》、山东省莱州市的《郑文公碑》。
南朝:《爨龙颜碑 》《爨宝子碑》《瘗鹤铭》
7、隋唐—书学鼎盛
⑴隋:正式完成楷书形式,承先启后。
智永(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千字文》
⑵唐: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唐初四大书法家: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被推为唐人楷书第一,与其子欧阳通并称“大小欧阳”。
褚遂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薛稷“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实开后世瘦体之先河,《升仙太子传》
李邕:书体介于行楷之间 《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
张旭:草书出名 “张癫” 《肚痛贴》。
颜真卿:将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又把楷书的横划写的细瘦,把点、竖、撇、捺写得肥壮,世称“颜体”
天下行书第二
《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元结墓志》、《颜氏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
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柳体”:避开颜体竖划的肥壮,把横竖划写得均匀硬瘦,把点划写得如刀切一般。“瘦硬”“柳骨”书贵瘦硬方通神
“颜肥柳瘦”“颜筋柳骨”
《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等。
僧怀素:草书家
芭蕉叶代纸练书法
《自叙贴》,《千字文碑》。
楷书大家: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草书大家:张旭 怀素 (癫张狂素)。
行书大家:唐太宗 颜真卿。
8、五代——存唐遗风 (907—979)
社会背景:分裂混乱
书法艺术:逐渐衰败
特点:欹侧纵肆
杨凝式 :楷书《韭花贴》
9、宋——帖学盛行
帖学:就是辗转翻刻前代名帖,然后又师法于帖。
宋代四大家: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罗池庙碑》 《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徽宗赵佶的字体是(瘦金体)
《醇化阁帖》:中国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被誉为“丛帖始祖”。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尚意: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意境表现。
10、元代——宗法晋唐
基本情况: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代表书家:赵孟頫(楷书 “四大家”之一)《兰亭帖十三跋》《胆巴碑》《洛神赋》《妙严寺记》《仇鍔墓碑铭》《度人经》风格:妍美洒脱
康里夔夔 鲜于枢 耶律楚材
p.s.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