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3讲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服饰的产生及作用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它是各族人民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社会制度等最为直观的外在反映。 服饰主要包括服装、佩饰、化妆以及缠足等,也包括与服饰有关的礼仪、等级、审美、习惯等种种风俗观念。 (一)服饰的产生 在早期民俗学理论中有关服饰习俗产生的解释,比较流行的是“出于羞耻感而遮体”的说法。 又有的以为,衣服完全是出于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 再有的以为,服饰的出现是人的不同地位的区分标志。 但服饰的产生最初是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这被看作是服饰习俗产生的渊源。服饰的其他习俗都是后起的。 (二)服饰的作用 1、实用:护体、御寒、遮羞、标志。 2、观赏:审美需求 3、礼仪:婚、丧、祭祀等仪式。 4、信仰:宗教。 二、服饰的构成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从构成要素上看,服饰有五个方面的要素,即质、形、饰、色、画。质是服装原料的性质;形是服装的样式;色是服装的色彩;饰是佩戴的饰物;画是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纹面、纹身)。 就构成类型而言,服饰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衣着。包括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学纤维、皮革等制作的衣、裤、袍、裙、帽、头巾、鞋、袜等。 第二类是各种附加的装饰品。如头发的装饰物:夹、簪、钗、梳、发结、花饰;耳部装饰物:各种耳环、耳坠等;颈部装饰物:项圈、项链、围巾、领带、领结、领饰等;胸腰部装饰物:胸针、胸花、腰佩、腰带等。手臂装饰物:手镯、戒指、指环等;脚踝装饰物:脚铃等。 第三类是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如梳各种发式、画眉、纹眼线、割眼皮、穿鼻、隆鼻、描唇、染指甲、镶牙、隆胸、束胸、缠足、纹面、纹身等。 第四类是佩带在身上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各种佩刀、腰刀、弓弩;各种背兜、挎包、手提包、荷包、钱包、化妆包、香囊袋;各种手帕、扇子、拂尘等。 在以上种种服饰中,衣服(上、下衣)是最基本的、最典型的事象,是服饰文化的中心。 三、影响服饰多样性的因素 服饰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各种类型和品目,进而又形成了多彩多姿的文化风貌。之所以会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风貌,主要是以下因素促成的: 1、性别,2、年龄,3、职业,4、地位, 5、用途,6、民族, 7、季节,8、质料,9、色彩,10、工艺, 11、样式。 四、中国传统服饰及其特征 (一)头衣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头衣:冠、弁、冕、帻、巾。古代贵族戴冠、弁、冕,庶人戴帻、巾。 冠,是古代男子戴在头上用以束发的东西。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就是专门为男子举行成年的冠礼。 冠是成人的标志,是贵族男子的常服。该戴冠而不戴的,是不合礼的。有人为了合乎礼,甚至献出生命。《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卫国内乱,子路用以系冠的缨被人砍断,他放下武器结缨,并说:“君子死,冠不免。”结果被人砍死。古人又有免冠谢罪之说,摘去冠,表示自己有过错,情同罪犯,自降身份。 冠是贵族成年所必戴,所以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与童子对举,则冠强调的是成年人。《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而“弱冠”一词,则指刚刚进入成年。王勃:“无路请缨,等中军之弱冠。”(《滕王阁序》) 冠的作用主要是把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冠圈的两旁有丝绳,用来在下巴上打结,将冠固定在头顶上,这两根丝绳就是缨。 戴冠前要将头发盘在头顶上打成髻。戴上冠后,还要用笄(jī,先秦叫笄,汉代以后叫簪zān )左右横穿过冠圈和发髻再加以固定。女子不戴冠,只用笄或簪固定发髻。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发笄尖的一端分作两股,形状像叉子,叫做钗。 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 冕:是一种最尊贵的大礼帽。原为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冕有旒,所以,“冕旒”一词是皇帝的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biàn :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皮弁有白鹿皮制作,由几块拼接而成,样子类似现在的瓜皮帽。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因其颜色与雀头相似而得名,其样子大致与皮弁差不多。 胄zhòu :打仗时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汉以后叫做兜鍪dōu móu ,再后来叫做盔。杜甫《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指孙权年纪很轻就统率大军。 古时戴着兜鍪见尊长跟戴着冠一样,是不恭敬的表现,因此见尊长要免胄。 帻zé :平民所戴,在发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有一公主的情夫名叫董偃yǎn ,公主将他引荐给汉武帝,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注:绿

文档评论(0)

guj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