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的形成与变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76生△选逭塞±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的形成与变更 徐迎春’ 陈 平 刘四中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合肥230022) 摘要淮河中游行蓄洪区进洪颊繁+一直是治准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回顾了淮河行蓄洪区的形成与变 更,分析了行洪区运用方式的变化厦安奎建设经过,简要回顾了行蓄瓣区的宾际调度运用腈况。 关饕词 淮河 行蓄洪区 变更 运用 7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境内淮河干流河道长43lkm。沿淮现有行蓄洪区21个,其中行洪区1 蓄洪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I/4和l/12。面积最大的是瓦埠湖蓄洪区,为776km2;最小的是 上六坊堤行洪区,仅9kin2。行蓄洪区总耕地17万hm。,人口180万。 这些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次洪水中,为削减淮河干流洪峰,扩 大泄洪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防洪标准低,严重的洪水灾害直接威胁着该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群众生产、生活极不稳定。特别是在一些防洪标准较低的行蓄 洪区.由于经常进洪,群众损失很重,难以摆脱贫困的面貌。防洪标准相对较高的行蓄洪区,多年 没有进洪,区内经济发展较快.一旦进洪,损失将更为惨重。 一、 行蓄洪区的形成与变更 l949年前,沿淮堤防低矮残缺,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大部分堤防溃决,灾情严重。政务院 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要求中游蓄泄并重,一方面利用湖泊洼地拦蓄干支流洪水;一方面整 理河槽,承泄拦蓄以外的全部洪水。通过治理,改变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防洪 工程的安排以保全大局、牺牲局部为原则。建立“蓄泄兼筹”的防洪体系。 正阳关是淮河中游洪水的一个主要汇集点。由于上、中游洪水来量大,淮河干流河槽泄量小, 需要在正阳关上、下安排一定的行洪或滞蓄场所,以控制洪水,削减洪峰。因此,20世纪50年代 初期,在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选择容量较大的城西湖、城东湖、蒙河洼地等湖沼洼地为控制蓄洪 区;利用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盂家湖等助蓄,削减淮河超泄水量。另外又辟正阳关以下的瓦 埠湖为蓄洪区.当淮河洪水超设计标准,正阳关以上不能控制时,利用瓦埠湖滞蓄淮水,使洪水安 全下泄。 正阳关以下两岸堤防堤距不足以排泄淮河拦蓄后的洪水流量,兼之淮河北岸地势平坦,堤防保 护面积大.南岸逼近山丘地,堤防保护面积小。 至]953年,淮河干流中游建成蓄洪区4个,分别为豫洼、城西湖、城东湖和瓦埠湖;设行洪 区16个,正阳关以上有南润段、润赵段、邱家湖、姜家湖4个,正阳关以下有寿西湖、董峰湖、 豫迎春,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缎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规划工作和淮河治理研究 ±羹塑虫婆鱼董进垦笪墅盛皇窦翼1 377 黑李段、六坊堤、石姚段、荆山湖、芡荆段、黄苏段、小相香浮段、方邱湖、花园湖、潘村洼等 12个。当时行蓄洪区共有耕地1 5万hm2,人口48万。其中行洪区16个,耕地6万hm。,蓄洪区 4个,耕地9万hm2。 1954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所有蓄洪区、行洪区全部漫堤进洪、行洪。汛后蓄洪堤仅漾洼 蓄洪区的堤防按原标准恢复加固外,其余各蓄洪区的堤防都按1954年的洪水标准逐渐加高加固。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为满足淮河的泄洪能力,1 954年后行洪区有所变动,结合河道整治,增辟临 北段、汤渔湖、洛河洼、唐垛湖为行洪区;将黄苏段改为一般堤防保护区,黑李段改为工矿确保 区;1993年废弃润赵段行洪区。 经上述变更,沿淮行蓄洪区个数由1953年的20个,增加到21个。其中4个蓄洪区未变,行 洪区调整至17个,调整后的行蓄洪区共有耕地】7万hm2.涉及人口180万,其中住洼地人口 130万。 二、行洪区运用方式变化及安全建设经过 20世纪50年代初期,沿淮行蓄洪区人口较少.区内经济落后,运用时的淹没损失相对较轻. 行洪区采用漫堤行洪,确定的行洪堤的堤顶高程低于1950年洪水位lm,洪水来I临时漫堤进入湖洼 地区。行蓄洪区的安全建设,主要是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