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洞经音乐及其人文地理环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丽江洞经音乐及其人文地理环境 杨曦帆 前 言 音乐的存在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实际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把一种音乐与它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是音乐社会学或民 族音乐学最重要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对研究 对象的整体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有所感知,才可能对 对象中的音乐现象有一个较为完整、较为准确的认识。列宁蜕 过:“地理环境的特征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 决定着经跻关系的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 发展。”①丹纳也说过:“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的精神和周围的 风俗”。o这样的观点在本文的论述中起着指导作用,本文的重 点在于论述丽江洞经音乐在历史上作为文化现象的一种在传承上 的条件、方式以及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时它的影响。把丽江洞经 音乐放回其文化背景中去研究,其核心是希望从该洞经音乐所处 的人文地理环境串来回答该种音乐“为什么是这样”、或者说是 0 (俄]列宁:(剜宁笔记),第459页,人民出腹杜。 o[法】丹纳:‘艺术哲学.第76页,安徽文艺出版杜,1991。 丽江弼经音乐及基人文地理环境 759 讨论该种音乐与其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审美情趣等问 题。, 人文地理环境 所谓人文地理可分为两部分。其中,地理是指该地域的自然 地理环境;而人文则指该地理环境之上的各种人类文化现象。 纳西族是我国古羌人的后裔,原本活动于黄河西北部一带, 后约在秦汉之际从甘肃、青海往南迁徙,其中到达川、滇交界地 带的一支演变成今天的纳西族。纳西族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 川和西藏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无量河和雅若江 流域,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8万。其中,始建于 元朝的丽江大研古镇是纳西族的文化艺术中心。目前,古镇面积 西族。 从地理环境上看,纳西族所居住区域多高山河谷,兼有平 坝。这里群山矗立.属于横断山区。在这一区域内,自西向东依 次排列着大体南北走向的怒江、棚沧江、金沙江、无量河、雅砻 江、安宁河等大河,江河之间从西到东又高耸着高黎贡山、碧落 雪山、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玉龙雪山、绵绵山、贡 嘎岭等名山雪峰,山体与峡谷并列,顶峰海拔常在5000米以上, 个别甚至超过6000米,峡谷深切,相对高差极大。这种独特的 地貌因素。使得其他自然地理因素,如气候、植被、土壤乃至整 个自然综合都呈明显的垂直变化。①由于纳西人目前所居住的平 地、草原、坝子大都气候怡人、地带资源也很丰富,加之当地居 民勤于耕作,故而已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了数世纪。正是由于 0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第10页,四川民族出版杜,1994。 760玉振金声探东巴 这种较“温和”地理环境迥异于纳西先民古羌人所处的更为艰 苦的西北高寒地带,从而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也就必然的从粗放、 飘泊的游牧方式转变为一种更为合适的可以自给自足的以农耕 模式为主的小农经济作用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种由游牧文 化向农耕文化的转变。除了自身的这种转变外,纳西族在和其 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纳西人更多的还是对汉族文化的接受, 而汉族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无论是在宗教、艺术还是在习俗方 面都是很大的。虽然早在元朝,丽江就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 但在元明两朝,代表中原汉文化的儒学尚未深入到纳西族民间。 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后,术氏土司 被降为通判,其影响大为削弱。从此,纳西族地区的汉文化教 育进入了发展时期。而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教洞经音乐(即用 于谈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的音乐),约在 明清之际经四川梓潼传人云南,成为向西南地区传播的中原文 化艺术的一部分。 中原文化艺术能够被纳西人所接受并发展传承至今。这里面 除了“改土归流”、“以夏变夷”的高压政策之外,与中原大致相 同的农耕文化模式在艺术的传承上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 然,纳西族在接受中原文化的同时也保留着本民族的很多特有风 格,如以纳西人在习俗上对劳动的分工为例:纳西妇女传统上在 劳动中占有主导地位,而男人们则相对闲暇。这一习俗和中原 “男耕女织”模式有所区别,大约是受母系氏旅社会一些遗留因 素的影响。不过,正是由于这一颇有特色的社会

文档评论(0)

hlfy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