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10~13 scienceJourIlIalof
Culinary Yan铲llouUniversity
罗孝建: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
低 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饮食文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l1231)
摘要:罗孝建是海外华人中餐业者的杰出代表。他撰写了四十本以上的中国菜谱等烹饪文化著作,在欧美
等国有着广泛的影响。罗孝建在传播中国烹饪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史上有着
重要的地位,是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
关键词:罗孝建;烹饪文化;中国菜;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17(2007)02一0010—04
中国文化自古对周边国家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烹饪文化方面也不例外。而对远隔重洋的欧
美国家的传播,则是在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餐馆于1850年黄金潮时代在美
国开设第一家至今,已成为在美华人的最大行业uj。在欧洲,中国餐馆也有百年的历史。由于早期移
民海外的华人文化水平较低,难以融人当地社会,因而以技术性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为生。而在英
国经营餐饮业的罗孝建不但出身于名门,而且受到中英两国良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他撰写了多本中国
烹饪读物,使西方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罗孝建不愧是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
就是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中国烹饪文化专家,在以往的烹饪文化研究中竞几乎没有涉及。笔者多
方查找资料,就罗孝建及其在欧洲宣传中国饮食文化的事迹予以再现。以此抛砖引玉,引起烹饪文化研
究同仁对烹饪人物研究的重视。
1 罗孝建生平及其家庭
罗孝建(1913—1995),英文名KennethLo,1913年8月出生于福州市,其祖父是晚清重臣罗丰禄。
交助手,参与了晚清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曾任驻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公使,在接到出任俄国公使的任
主持中国第一艘钢甲舰“龙威”(即“平远”)的建造,为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
父罗忠诚,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曾出任中国驻英国伦敦总领事。
罗孝建六岁时一度随父亲来过伦敦,后来他回福州在英华中学读书,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按父
辈的传统,1936年到英国深造,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落籍英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
英国船C广播电台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广播员,随后,出任中国驻利物浦的领事,照顾那些为盟军服务
of
的中餐馆“忆华楼”(Memories
于1995年8月11日卒于英伦,享年82岁。
2 罗孝建与中国烹饪文化的传播
英国的中餐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多,只是在伦敦和利物浦的码头一带有几家。二战后,中国
收稿日期:2007—05—06
作者简介:何宏(1966一),男,安徽蚌埠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从事饮食文化与烹饪理论研究。
一10—
万方数据
2007No.2 sci蚰ce of v01.24S啪No.86
CulinaryJo啪alYaIIgzh伽UlliVe体ity
餐厅越开越多,大多档次较低,不少还是以外卖为主旧J。罗孝建则选择了离白金汉宫只有半英里路的
艾布里大街,这是伦敦的贵族区,门面不大,可布置得十分雅致,一进门,没有一般中餐馆那种红红绿绿,
大龙大凤的装饰,只有幽暗的灯光,每桌都用白色雕花格子隔开。他给餐厅取名为“忆华楼”,道出了罗
孝建的思乡爱国之情。
在国外,大部分中餐供应的都是粤菜,偶尔会遇上一家四川馆或山东馆。罗孝建认为应该打破“中
国菜”这种地理畛域,忆华楼供应的是北京、四川、上海和广东等地菜肴的精华。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文
若洁(作家,著名作家萧乾夫人)1984年访问伦敦的最后一晚,就是在忆华楼度过的。当时的宴席菜谱
是:香酥鸭、素炒蟹粉、芙蓉鸡片、珍珠丸子、凤凰扁豆,鱼肉虾盅、麻辣牛肉、香菇托儿、火腿蚕豆、三鲜炒
饭、酸辣汤[4|。典型的中国风格,既丰盛可口,又不油腻。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连声赞赏着:“中国菜真
了不起”。经常上门的顾客有英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