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虎门潮流底边界层内的湍流研究
刘 欢1,吴超羽2,尹小玲3
(1.中山大学工学院力学系,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广州510275;3.华
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广州510640)
摘 要:通过高频流速仪ADV和声学Doppler剖面仪ADP对珠江河口虎门潮流底
边界层进行了一个周日(25h)定点连续观测,利用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洪季潮优
型河口潮流底边界层内的湍流特征量。结果表明,(1)对于半日潮流占优的河口,
湍流脉动强度、底床切应力、摩阻流速、拖曳系数以及湍动能耗散率等均具有明显
的四分之一周日的变化规律;(2)边界层内涡动黏滞系数的平均值约为1.7×
10。3m2/s,拖曳系数平均值为1.56×10一。床底切应力与湍动能耗散率的变化范
粗糙度为1.21×10~m。
关键词:湍流;底边界层;ADV;虎门
1 引言
在河口地区,底部边界层(BBL)中湍流的混合作用、能量的产生与耗散以及紊动特性,
对海域的环流结构、水流流动阻力、沉积物的起降和悬浮及絮凝过程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3]。天然河1:3中,水流的雷诺数的典型取值范围是105~108或者更大,显然为湍流流
态。在河口的研究中,污染物扩散、沉积物输运、海洋流动等难以被准确预测,正是由于我们
缺少对河口水体湍流运动结构的基础认识。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河口研究的深入以及ADV、ADCP等高频、高分辨率声学测流
仪器的广泛应用,关于河口湍流的测量与分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海洋学家对河口底
边界层的湍流运动做了大量现场实验研究,内容包括底边界层垂向结构的探讨,如密度和温
盐度垂向结构、垂向紊动结构、流速和含沙量垂向剖面等,以及底边界层湍流特征和底部切
应力的分析,如湍动能(TKE)以及能耗率等。国内学者针对长江口和黄河口进行了水动力、
细颗粒泥沙运动过程的观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曲』。
为了研究珠江河口底边界层的动力学结构、湍动特性以及其时(潮内)空(垂向)分布特
征,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于2006年7月首次在珠江口虎门附近进行了底边界层野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31007);“973”资助项舀(2002CB412407)。
123
定点观测。本文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水域底边界层的湍流特性及其在潮内的变
化规律,同时也为下一步研究底边界层泥沙运动提供水动力条件。
2野外观测
附近(图1)进行了一个周日(25h)的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方式为座底式平台观测,工作平
台为一个三脚支架,支架采用无磁不锈钢杆件制作,全部可拆卸、组装,总重约65kg。支架
上放置的仪器包括:一台Noaek公司生产的三维点式流速仪ADV,其采样体积为883~
3 533
mm3(直径为15mm、高为5~20mill的圆柱体,在探头前方0.15m处),最大输出频
率为64
0.3m,采样间隔900S,测量持续时间300S,采样频率64Hz,在一个周日的观测期间,获得
1 MHz
了25h,时间间隔为1/64S三维流速资料共99组;一台NoTtekADP(声学Doppler剖
S,层厚设置为0.3m;一台6Hz
面流速仪),距底1.6m,采样间隔120S,测量平均时间60
XR一620 MHzXR一420
OBS(光学浊度仪);两台1 CTD(温盐深仪)(图1)。
27日测船达到测区后先利用双频测深仪ODOM探测水下地形和水深,实时数据曲线
显示床面平缓。观测期间平均水深约为5m,同时利用抓斗采集底样,该处床面沉积物底
为灰黑色淤泥。等待高高潮涨憩流时刻(约在13点)放下装好各种仪器的三脚支架,并
通过水下相机观察支架在水下的稳定情况,判断支架稳固且无较大倾斜后正式开i贝0。量
测数据全部采取仪器自容式记取,经过一个全潮后收同支架。风速仪测风为4级左右,
海面有轻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