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语文 教学课件 作者 王其全 顾金孚 杜甫.docVIP

新编大学语文 教学课件 作者 王其全 顾金孚 杜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六)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题 杜甫及其诗歌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杜甫创作诗歌的四个时期 2、掌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杜甫诗歌 教学重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比较分析李白诗歌和杜甫诗歌的不同之处 课型 讲读 授课时数 2节 更新、补充、删减内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杜甫诗歌 课后体会 第六讲: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期的著名诗人。“奉儒守官”的家风和诗艺的薰陶,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促使他逐步走向人民的上要影响,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生平遭遇。 杜甫少年时代刻苦好学,聪颖早熟。二十四岁开始壮游,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其间结识了诗人高适和李白等人,并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正是开元盛世,受时代风气影响,青年杜甫充满乐观自信,有—股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诗歌《望岳》、《洗兵马》等,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年青诗人的心胸气魄。青年时期的苦学和壮游,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扩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为此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公元746年,三十五岁的杜甫赴京求仕,由于奸相李林甫耍弄“野无遗贤”的骗局,杜甫仕进受挫。加上父亲又死去,生活渐趋贫困,他不得不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与辛酸的生活。直到四十四岁,才被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灭,生活困辱,使杜甫正视现实,认识了社会,向人民迈出了第一步。在长安的十年中,他的代表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生活和创作的转折点。杜甫和难民一起,开始丁颠沛流离的生活。756年7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把家安顿在鄜州羌村,只身赴灵武,途中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九个多月。诗人目睹国家残破,人民流血,心情无比悲痛。代表作品有《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等。 757年4月,杜甫逃出长安,赴风翔,任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还麟州。《北征》与《羌村三首》记录了这时的生活与心情。两京收复后,杜甫回长安恢复原任,不久使出为毕州司功参军。一年后,便弃官入蜀了。 杜甫这次从皇帝侍臣出为州县官吏,从宫廷走向民间,为其诗歌创作开拓了广阔天地。辉煌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即为诗人经洛阳返华州途中所作。战乱使杜甫走进流亡队伍,得以更深切地了解人民疾苦,更清醒地认识统治阶级生活的骄奢,从而使诗人逐渐走向人民,逐渐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使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760年,关内大旱,杜甫弃官西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他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艰辛,到达成都。,五十一岁时,曾由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不到半年就辞了职。以后又漂泊到夔州,在那里住了两年。五十六岁时,老病不堪,乘船出川,想返回家乡。但由于战乱使他无法北上,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770年冬天,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病死。漂泊西南的十年,是杜甫创作丰富多采的时期,这时期的作品约占杜诗的三分之一。代表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壮游》、《昔游》、《遣怀》、《咏怀古迹》、《登高》等。 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杜甫的思想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思想是统一的。这种思想,由十时代的动乱和生活的坎坷穷困而逐步加深,也由于诗人逐步接近人民而又不断加强。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激情。从晚唐以来,杜诗即被誉为“诗史”。 杜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的一生,以逐步走向民众的生活道路和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而使他终身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抒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在安史乱前,就有揭露不义战争带给人民灾难的《兵车行》。在安史乱中,他的诗歌集中揭露了叛乱带给人民和国事的灾难,反映了人民反对叛乱、保卫国家和统一的愿望。如《石壕吏》,写唐军到处抓人补充兵员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诗中既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又表现了对老妪应征的理解,这种矛盾心情,是现实生活矛盾的反映,也是杜甫思想矛盾的反映。在漂泊西南期间,同情人民疾苦,关注国家危难的感情有增无减,这在《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