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遗民悲秋词心灵体验传达方式管窥.pdf
2014—1O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文 学 品 析
南宋遗民悲秋词心灵体验传达方式管窥
李 康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南宋遗民悲秋词与传统悲秋题材作品相比有着独特的心灵体验,即在由秋之萧瑟引发的共性化生命忧患意
识里体味到了遗民生涯带来的绝望。南宋遗民词人对此种心灵体验通过细描传情和简笔抒情两种方式来传达。这两
种方式不仅准确精到地传达出南宋遗民群体的心灵体验,还促进了南宋遗民词艺术表现手法的提升。
关键词:南宋遗民;悲秋词;心灵体验;传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001—02
从有 “千古悲秋之祖”之誉的宋玉的 九《辩》开始,秋的悲凉 景,充满了凄凉、动荡、无望之感,与此时的心境相辅相成。借景
孤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就一直被吟唱着。西方学者则将秋天与 所传之情是相当细腻的。接着通过 “望”、“听”、“怜”的主观感受,
日落、战败死亡和牺牲的神话一同视为悲剧的原型。南宋遗民词 抓住秋声、秋柳,写得更加秋色无边 ,但秋之惨烈、秋之枯荒也更
中悲秋词为数不少,约占宋代悲秋词的六分之一。① 让人看不见生机,看不见希望。细致的景色描绘就已经融入了主
遗民词人们对悲秋词的钟情不仅仅是因为传统悲秋题材中 体感受。
所寄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遗民生 可以说 ,词人是以细致人微的笔法将无奈、悲苦、孤独、老迈
涯与秋天之间找到了相同的情感基因,即遗民生涯给人心灵带 等构成的绝望心情含蕴在这段景与人共的秋色描写中。正因如
来的凄楚悲凉、残败无助之感与秋天万物凋零所传达出来的萧 此,词人所传达的绝望体验才在摇曳之美中带有锥心之痛。
瑟衰残意蕴是特征一致的情感状态,后者对前者可以具有充分 仇远的一些悲秋之作多是遵循这种方式来写秋天的绝望肃
的表现功能。因而,他们赋予悲秋题材极具遗民群体个性化色彩 杀之感。
的情感内容。 比如下面这两首词:
南宋遗民词人在传达独特的悲秋体验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 深院萧萧梧桐雨。知道秋来,不见秋来处。云压小桥人不渡。
表现方式: 黄芦苦竹愁如雾。四壁秋声谁更赋。人只留春,不解留秋住。秋
一 、 细描传情式 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
这种方式多是将对秋天的体验含蕴于细致描绘之中,其落 — — 仂.远 《蝶恋花》
笔点是景物,但着意点并不在于对具体秋天景物的形似刻画上, 对庭芜暗淡,院柳萧疏 ,还又深秋。正一星镫暗,更一声雁
而是重在将词人从景物身上感受到的情感意绪通过细致的景物 过,一点萤流。合成一片离思,都在小红楼。想扑地阴云,人愁不
描写传神地表达出来。 尽,替与天愁。酸风未应口,雨簌簌潇潇,欲下还收。忆绣帷贪睡,
此种方式在表达上的特点在于 “细”和 “微”: 任花梢晨影,移上帘钩。被池半卷红浪,衣冷覆熏篝。怎忘得江
1.“细”为状物之细; 南,风流庾信空白头。
2.“微”乃传情之微,讲求感悟。比如张炎的这首 《凄凉犯 ·过 — — 仇远 忆《旧游》
邻家见故园有感》②: 这两首词共同的特征在于体物之细。词人所体验到的绝望
西风暗剪,荷衣碎、柔丝不解重缉。荒烟断浦 ,晴晖历乱 ,半 之感是在细致的景物描绘基础上 自然而然传达出来的,是以景
江摇碧。悠悠望极。忍独听、秋声渐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