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而在新形势下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人才。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体制,大量乡村精英
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却更加凸显乡村治理的人才困境。反观近
年来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引导和推动城市人才以及资金、技术、
管理等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势在必行。大学生“村官”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未来领袖,从2005年至今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引起全
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基于全国27个省市的大学生“村官”抽样调查,包括300份有效问卷-
和大量访谈资料。文章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理论的指导下,以近年
来我国大学生“村官”已有实践为背景,结合大学生“村官’,调查、村干部和村民刘-
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调查等,对已有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特征、工作生活思想状
况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考量,最后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
归方法探讨了大学生“村官”所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更好地
达成政策目标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
研究认为,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生活联系、与村民关系、工作状态、任职
培训次数、工作与所学对口程度、提出发展前景频次、工作冲突、生活状态等因
素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产生明显影响,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大学生
“村官’,实绩也体现出典型差异。为此,应该为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任职创造良好
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任职期间管理与培训,将大学生“村官”打造成新农村建设
的专业人才;同时应尽力解决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通过制度设计排除他们对
出路的担忧,使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为新农村建设“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流得动”。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致谢二…...…............……......................................................................................………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录.................................................................................................................................... VII
表目录.......…..................................................................................................................…IX
1绪论二.............................................................................................................................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 ............ l
1.1.2研究意义.......................................................................................................2
1.2研究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未来之星”选拔活动试卷(四、五年级).pdf VIP
-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pdf VIP
- 金融英语翻译 Chapter 15 应收款项.pptx VIP
- 烟草法律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三年级上册 劳动教案.pdf VIP
- DB12T 775-2018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规范.docx VIP
-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几何动态问题(专项训练).pdf VIP
- 觉醒年代人物小传800字.doc VIP
- [通力KONE电梯资料]CTP-07.30.S2A_安全钳.pdf VIP
- 【名校课堂】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第1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