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女词人创作对宋词的意义探析
摘要: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抒情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取向,词的出现为宋代女性在文学上的群体崛起提供了契机,女性词作家在创作中往往呈现选取与女性相关的语汇,构成具有强烈女性特征的意象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宋代女性词作中与女性物品密切相关的主要意象出发,试浅论女性词人创作对宋词的意义。
关键词:宋词;意象;影响;女性意识
词兴于唐,而盛于宋。然而,词的出现不但伴随着音乐,而且是在美女(歌妓)的簇拥下登上文学舞台的,音乐加美女的联合促成了词的独特文学风貌,扩充了抒情文学的情感内容和审美感受。女性不仅出现在歌唱词曲的寓馆筵席之上,是谓唱词的主体;还出现在词曲内容的叙述之中,是谓词作的主角;更是出现在词曲创作的作者一栏,是谓词作家。由此观之,女性对宋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现实世界里还是在文学的虚拟世界中,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女词人作品中意象之特点
“意象”,古义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通常蕴含着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和抽象情感。宋词,是一种公认的重在表现心理情感的文学形式,女性亦是感情丰富而细腻的,因此多情而又含蓄的“意象”在女性的词作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些意象都是融合了词作者的选择以及与感情的磨合,具有形象性与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特点,有着深层的审美价值。
宋词以绝大多数的篇幅来描写女性形象,运用到了从室内到室外的一系列物品来描写女性物品意象。据不完全统计,宋词的主体意象为春、江(水)、花、月、夜五种,皆与女性结缘相关,因女性情感连带而及的花、月、春、梦之类意象无论是在男词人还是在女词人的词作中频繁出现。本文试将女性词作中与女性物品密切相关的主要意象进行一下分类:
(一)装饰物品意象
装饰物品可分为两类,有如鲜花、宝钗等用于头饰、服饰上以增加女性魅力的妆容用品,还有如重帘、花草类植物等在室内室外作为生活用具、摆设用具的物品,这些都被细致的女词人们赋予丰富的感情寄托放入词中。
这些在闺房中用来传情达意的物品,有描写天真活泼的思春少女,多用明丽的意象来塑造形象;也有描写青春易逝的怨妇,多用凄惨的意象来烘托环境。
闺房物品意象在闺情之词中非常多见,这类主人公多为怀春或思春的少女,如: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浣溪沙》
此首《浣溪沙》中都多处使用了“宝鸭”(鸭形宝钗)、“裙”、“铅华”等描写围绕女性的物品,如若简单地看待,都是些寻常物品,但是结合了“芙蓉”、“斜飞”、“娇恨”、“天真”等词汇,就将一个怀春的敏感明慧少女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并为主人公营造了一个娇柔微妙的怀春情景。
花草类虽为自然景物,更是离别之词不可或缺的意象,从另一思维角度来看,也可以物品化,让人联想到妇人的“罗裙”,人们在阅读时常可以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记得绿罗裙,处处惹芳草”的睹芳草忆罗裙之感。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将春草与富有女性特征的“罗裙”相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女子希望心上人将他忆起,怜惜的心情。
(二)“镜”意象
“江(水)”意象这一千古流传的自然景物意象,用联想引申,可以联系到女子们常用的“镜”意象。
在镜子的历史上,水是人类的第一面镜子。在宋代女词人的笔下,镜子中映照的不仅是自我形象,同时也是生活的画面,是连接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媒介。女词人利用镜子意象进行对自我存在的验证和表达对社会角色缺失的不满。如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种从镜中照射出的懒态反映了她们生活的单调乏味,生活空间狭小,愁肠百结的慵懒苦闷。但是镜中留下的也可能是女子最美好的一面,如朱淑真的《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此词的妙处不只在于抒情的真诚率直,更在于欢会归来“懒傍妆台”的补笔。“懒”在妆台旁,久久不肯离去的原因不仅是回味着刚才的甜蜜,也是爱上了自己镜中的幸福模样。
(三)传情物品意象
在被禁锢在深闺庭院中的宋代女子们的心中,只剩下了难言的爱情、盼归的良人,她们的情意绵绵,不能直接说出口,唯有寄情于物品,借助或自然或物品的意象抒写出真情,将自己的心声传达给想念中的“他”或寂寞难耐中在花笺上写词释怀。女词人使用的传情物品,且不论像随身所戴的钗、簪、香帕等近身的佩戴之物,常见的也多有锦书、彩笺、琵琶、瑶琴等闺房常备物品。其中,书笺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传情意象,因其形制精美作为传情的浪漫媒介,也为女性书写添了雅致的韵味。
世情薄,人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