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棉花学会 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2012
253
棉花高效简化栽培技术初探
王洪信,李洪杰,牛曰华,张兴居
(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嘉祥 )
272400
近年来,棉花生产的突出表现是植棉大军的衰减和植棉面积的萎缩。棉花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
略物资,时代呼唤棉业需要改革。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植棉面积制止棉花滑坡。这是一个需
要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急待解决的大问题。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为棉花生产的发展全
身心地投入、全心全意地服务。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初步谈一下适于黄淮区域的棉花
高效简化栽培的有关技术。实行棉花高效简化栽培,必须改革现行的棉花种植模式。
1黄淮区现行的棉花种植模式及弊端
黄淮区现行的大面积棉花种植模式是 年逐步推广开来的 式加地膜麦棉套种方式,是在
1991 32
世纪 年代麦棉塞和 式套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式麦棉套种的效益可比 式或者麦棉
20 80 21 32 21
塞种植提高 30%,当时被誉为黄淮棉区麦棉两熟的最佳模式,对生产力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民进城做工,土地逐步向
少数人手里集中,这种模式已相对落后,广大棉农渴望对棉花实行简化栽培,而且能获得更高的产量
和效益。
1.1行距配置不尽合理
式的棉花为大小行配置,一般大行距 ,小行距 ,实际生产中由于盖膜操作困难等
32 1.1m 0.5m
原因,小行距多在 0.5m以下,到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极易造成小行内落蕾落铃,增加烂铃,并且导致
棉株向大行倒伏而减产。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以致活劳动投入太多,成本上升。
1.2种植密度偏大,群体与个体关系不协调
式种植密度多在 万 万株 · 2,高者达 万株 · 2。盲目追求群体产量,而忽
32 4.5 ~5.25 hm 6 hm
视个体优势的发挥,以致群体与个体关系失调,欲速而不达。在肥力提高的情况下,田间郁蔽严重,脱
落率增高,病害加剧,产量下降。尽管近年密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不适应高效简化栽培的要求。
1.3棉田光能利用率低
棉花在开花前,田间叶面积系数太小,漏光损失严重,不利于产量提高。
1.4棉田管理繁杂,耗用工时太多
棉花从种到收经历放 、间 、定 、除草、打药、施肥、去叶枝、抹赘芽、打边心、打顶心等过程,每
公顷约耗用标准工时 个,一个劳动力管理 2 棉田,从种到收,几乎天天“泡”在地里。
192 0.4hm
1.5化学调控单一,只控不调
化学调控单一化,未能从棉花生理内在要求出发综合调控棉花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叶片光合作
用不强,内部营养分配不合理。
2改革后的种植模式与管理技
改革种植方式的目的,就是要对棉田实行简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增加效益。针对原来种
植模式的弊端,近十年来连续进行试验研究,获得初步成果。其技术要点是: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