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及印刷传播视野下《假迩贯珍》研究.pdf

人际传播及印刷传播视野下《假迩贯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近代来到远东地区的传教士促进东西方互相了解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创办 报刊,利用教堂和学校达到传教布道的目的。在清政府尚未开放海禁之前,传教 士在中国境内的活动被严格限制;随着 1842 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除了 割让香港给英国,还将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和宁波五地开放为通商口岸,对 华传教士跟随着列强的脚步进入了中国。1853 年8 月 1 日,由香港英华书院印 刷发行的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正式创刊,作为鸦片战争之后第一本 在中国境内发行的宗教性刊物,该刊是英国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字布道”的新 起点。 《遐迩贯珍》的主编先后由著名传教士麦都思、麦都思的女婿奚礼尔和香港 传教士理雅各担任。该刊尤其注重新闻,并开辟《近日杂报》栏目登载新闻和时 评。《近日杂报》在《遐迩贯珍》中所占篇幅往往达到一半,对时局动态、商运 信息进行了及时、详尽的报道;该刊还刊载了大量的西学文章,对开阔国人眼界, 推动西学东渐起了一定的作用。《遐迩贯珍》作为传教士和教会人士主持的刊物, 其宗教色彩却被淡化,鲜有介绍基督教教义。这是该刊与早期传教士报刊相比所 体现出的新特征。 论文以自创刊到停刊的33 期《遐迩贯珍》为第一手史料,并将该刊置于鸦 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宏观背景之下,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转移这两个维度对《遐 迩贯珍》以及该刊相关传教士的活动进行研究。笔者试图从相关传教士办刊思想 的继承与发展切入探寻《遐迩贯珍》创刊的动机、刊行的特征以及停刊原因。 引言分析了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思路、方法,并提出从“把关人”入手,在人 际传播层面研究马礼逊、米怜等先驱传教士对麦都思等人的影响,进而从印刷传 播层面对《遐迩贯珍》进行文本分析。 第一章对马礼逊和米怜对华传教活动进行研究,着重考察马礼逊在马六甲创 办英华书院的过程,解读马礼逊“文字布道”与“教育布道”并举的宗教传播思 想。通过对麦都思创办《特选撮要每月纪传》的活动的分析,研究马礼逊和米怜 对麦都思的影响,进而探讨《遐迩贯珍》创刊的缘起和特征。 第二章从《遐迩贯珍》相关传教士之间的人际交往及他们与中国文人的互动 I 入手,探讨宗教传播组织的活动对《遐迩贯珍》刊行的影响,从人际传播层面对 该刊进行研究。该部分对鸦片战争之后麦都思在上海的活动进行考查,分析了墨 海书馆如何成为一个以宗教为纽带的文化交流组织,以及墨海书馆对“文字布道” 传教思想的发展;同时还梳理了传教士之间的关系、办刊者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 的关系。从《遐迩贯珍》的办刊思想层面剖析该刊该刊的刊行特征,揭示该刊的 传播目的。 第三章对《遐迩贯珍》进行文本分析。在十九世纪中期西学东渐的文化语境 下,《遐迩贯珍》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亦是西学东渐的载体。《遐迩贯珍》前半部 分大多是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政治文明的文章,后半部分是该刊的《近 日杂报》。论文首先对西学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刊在西学传播中将西学与神 学杂糅的特征,并揭示该刊试图藉由介绍西方文明同化被殖民者的动机;继而对 《近日杂报》中刊载的新闻和时评进行研读,揭示办刊传教士的民族主义倾向, 如美化殖民侵略,鼓吹通商贸易。通过印刷传播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分析《遐迩 贯珍》的立场,为揭示该刊传播动机提供有力的佐证。 第四章在将该刊与近代宗教性报刊的发展相结合,从《遐迩贯珍》徘徊在宗 教与世俗之间的姿态,理雅各的思想和中英贸易发展状况三个层面分析《遐迩贯 珍》的停刊原因。论文进而对上海墨海书馆印刷发行的《六合丛谈》进行研究, 分析了《六合丛谈》对《遐迩贯珍》的继承与体例创新,对《遐迩贯珍》的研究 进行补充,进一步明晰近代宗教性报刊在办刊思想上的发展脉络。 论文将《遐迩贯珍》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相结合,将该刊放入近代宗教性刊 物的发展史中进行研究,并对《遐迩贯珍》研究的意义进行提炼和引申。 关键词: 《遐迩贯珍》 人际传播 印刷传播 II Abstract The missionaries came to the Far East in the modern times. They published periodicals, built chur

文档评论(0)

ww88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