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从众.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 从众.doc

抢盐风波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1、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盲目从众的现象2、盲目从众的现象有很大的危害。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人们是怎样想的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 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 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将死了,盐没用完 第六章 从众 第一节 剖析从众 一、经典的从众研究二、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三、从众、顺从与接纳 一、经典的从众研究 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请想象自己作为谢里夫实验之一的被试,你会发现自己坐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屋子里。在你对面15英尺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光点。起初,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了几秒钟,这个光点不规则地动了起来,最后消失了。现在,你必须猜测光点移动了多长的距离。黑暗的屋子使你根本无法准确做出判断,因此,你不大确定地说,“6英寸”。实验者又重复了这个程序。这次你说,“10英寸”。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你的估计会接近一个平均值,譬如说8英寸。 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12套成对的卡片(其中a与c韦等长线段),要求123名大学生判断b、c、d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于线段a等长。 判断在两种场合中进行,一种为单独判断,另一种场合是按组进行判断。在单独判断的时候,所有被均做出了准确无误的回答。但是在分组判断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分组判断时,每组76个人为实验者的助手,只有一个人为真正的被试。当实验者呈现一对卡片时,要求被示回答“b、c、d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于线段a等长?(要求助手先回答,被试后回答)”,在18次实验的前6次助手的回答是正确的,预备试的回答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从第7次实验开始,6名助手异口同声、斩钉截铁的回答”a=b”,此时大约有32%的被试感到迷惑,弄不清楚为什么其他人的判断于自己的真实感觉不同,但最终屈于来自大多数人的压力而做出了与大家一致而错误的判断。由此可见多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总是对的。这正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请想象自己作为谢里夫实验之一的被试,你会发现自己坐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屋子里。在你对面15英尺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光点。起初,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了几秒钟,这个光点不规则地动了起来,最后消失了。现在,你必须猜测光点移动了多长的距离。黑暗的屋子使你根本无法准确做出判断,因此,你不大确定地说,“6英寸”。实验者又重复了这个程序。这次你说,“10英寸”。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你的估计会接近一个平均值,譬如说8英寸。 第二天你来参加实验时,另有两个人加入。在前一天他们与你有相同的经历。当第一次光点消失后,这两个人根据前一天的经验说出了最佳的估计。“1英寸”,其中一个人说。“2英寸”,另一个人说。轮到你了,你有些犹豫,还是回答,“6英寸”。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你们不断地重复做这样的实验,你的反应会改变吗?实验发现,参加谢里夫实验的哥伦比亚大学的被试明显地改变了他们的估计。……群体规范就这样产生了。[这个规范是错误的。为什么?光点根本没有移动!那只不过是谢里夫利用了称之为似动现象的视错觉。] 谢里夫和其他人利用这一技术回答了个体易受暗示性的一些问题。如果一年以后再对人们单独地重测,那么,他们的估计是分散的还是依然遵循群体规范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们依然遵循群体规范。(这是顺从还是接纳。) 3.米尔格拉姆权力服从实验 1963·米尔格拉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实验开始于1961年7月,也就是纳粹党徒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审判,被判死刑后的一年。米尔格拉姆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万名参与了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粹追随者,有没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服从了上级的命令呢?我们能称呼他们为大屠杀的凶手吗?”(Milgram, 1974) 什么是从众现象? 典故: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