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西方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简史 我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势 一、人员测评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人员测评思想和实践 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应包括三个前提:一是肯定心理的个别差异及可测性;二是确定测量的内容及相关理论;三是对心理内容的差异性测量形成具体的方法。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在这三个方面均有其卓越的贡献。内容非常丰富,只是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1.对素质的看法(素质的差异、构成) 性善说、性恶说、性无善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性三品: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董仲舒、王充、韩愈 ) 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根据人格特征的不同,把士划分为:“通士(尊君爱民、通达事理)、公士(公正无私)、直士(忠厚老实、耿直坦诚)、悫士(诚实可信、谦虚谨慎)、小人(惟利是图、言行无常)。” “将者,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 孔、孟的观点 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人分上智和下愚。“性相近,习相远”;同时又说“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稍后孟子提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思想 。 据《礼记·射义》中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天子就以试射的方式选拔诸侯、卿、大夫、士。 三国时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出“八观”之法以论证鉴识人才。即以观察人的感情、行为入手,分析其心理状态,以达到正确、全面认识人才的目的。他主张“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从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的中,把握其固有的品质;“观其志质,以知其名”,从人的气质上去判断其性格特点以及将来可能成就的事业。他还提出从人的言谈(“辞”)的应对(“应赞”)来考察人的智力,“察其应赞,犹视智的能否也”。此已相当于今天的面试。值得一提的是,刘劭的《人物志》1937年被美国学者西罗克(Shryock)翻译为英文《人类才能的研究》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2.测评内容(人才标准观):德,才,智,识, 绩, 性等方面. 战国墨子:察能予官,以德就列;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吕不韦: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诸葛亮: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 汉·王符《潜夫论·考绩》: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资治通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水足也,以至于颠覆者多也。 3.测评指标(行为样组) 日常言行: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特定情境下的言行: “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向;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工作绩效:事考功,言考用。(汉·荀悦《申鉴·时事》) 服饰﹑生理因素等特征:“双耳垂肩,双手过膝”;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4.测评方法(观;察;访;论;问;试) 自然观察法:“六戚四隐,八观六验”——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吕氏春秋》 实践考察法(设计特定情境):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而女。厘降二女于伪讷,嫔于虞。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以特定测评工具、方法评定智力、能力:口试(帖经和对偶);纸笔测验(墨文、策试、试帖诗和八股文);作业测验(七巧板)。 5.制度性的测评实践: (1)始于上古、春秋战国,未形成稳定的制度和方法,对人的评价以荐举和观察为主要方式,如先秦时期实行的乡举里选。 (2)起汉至隋:汉朝确立“察举”、“征辟”制度;九品中正制。 贡举 保举 试举 荐举 九品中正:三国魏时在州郡选择贤良有鉴别之能的人,负责人才的选拔;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3)科举:以隋起始,以唐完备,终于清末;分科举人。 各朝于考试内容上各有侧重,唐重诗赋,宋试经策,明清以八股取士。 智识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