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秸杆还田技术与增产效应研究.doc
甘肃省秸杆还田技术与增产效应研究 近年来,由于化学肥料价格的上涨及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关注,秸杆的农业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甘肃省已把秸杆还田作为实施改土培肥、提高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秸杆还田大致有3种方式:一是当作物收获时,近地表收割,收割的作物与厩肥等混合,堆沤后施用或直接将秸杆还田;二是采用高茬收割,再将根茬翻入土壤;三是收获的秸杆作为燃料或饲料,以及在田间焚烧后翻入土壤。现已形成小麦高茬收割、麦草(衣)覆盖还田、玉米秸杆还田、玉米根茬还田、水稻根茬还田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秸杆还田培肥增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主要技术类型 1.1小麦高茬收割技术 根据甘肃不同区域自然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茬收割技术。陇东川区开展小麦机械化高茬收割,在秋雨充足的年份,留茬高度在20厘米以上,若伏秋干旱留茬高度不超过20厘米,每亩有机物投入量一般在90—120公斤,结合伏耕和复种灭茬埋入土壤中;旱地梯田则统一留茬高在15-20厘米,茬口高度随伏秋雨量变化而增减。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实行留茬收割和改拔为割技术,不断提高旱地茬口高度。 从各地多年小麦高茬收割技术实践看,高茬收割技术长期实施,对提高地力具有明显作用。同时,此项技术具有实施简便易行、省工、省时、群众易于接受等特点,便于大面积推广。我省甘肃地区87-90年连续四年在全区五县八个示范点设置了不同留茬高度定位试验,留茬10厘米、15厘米、20厘米、25厘米,从连续四年测定土壤养分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汇总结果看,留茬第一年各处理土壤养分均有所提高,除留茬25厘米处理出现减产趋势外,其它处理对当季小麦产量基本不增产,第二年小麦平均亩增产5.5公斤,第三年平均亩增产7公斤,第四年平均亩增产12.4公斤,同时每年监测不同留茬高度土壤养分变化情况,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都在缓慢上升。以留茬高度25厘米有机质变化为例,连续留茬四年,土壤有机质由9g/Kg增至10.8g/Kg,比对照(留茬5厘米)提高0.64g/kg,即留茬高度每增加5厘米有机质提高0.16g/Kg 1.2麦草(衣)覆盖还田技术 该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旱作区因麦秸当年腐烂不完全而影响下季作物耕种的问题,尤其可解决春季气候干旱,作物因缺水不出苗的不利因素。主要形式为:小麦播后2-3天,将麦草或麦衣均匀撒于地表或作物行间,每亩撒铺量200-300公斤,充分利用日晒、雨淋等自然或人工灌溉条件,使麦草(衣)软化腐烂,待发黑后秋季翻埋入土。 从各地实施这项技术来看,培肥、增产效果较好。经我省甘肃地区18年测定,亩盖草150-300公斤,在大旱年份麦草覆盖比不覆盖土壤水份含量提高13.8-60g/Kg,贮水量增加51.4-142.4毫米,0-20厘米地温提高1-5℃,土壤有机质增加0.25g/Kg,速效磷增加0.5mg/Kg,可节省工日值30-36元。 1.3玉米秸杆还田技术 1.3.1先堆沤,后结合播种当年翻埋 利用玉米成熟早,小麦播种迟,在地少劳力多地区,将收获玉米秸杆铡成2-3寸短节,堆沤半个月,再将秸杆均匀撒于地表,一次深施,然后镇压打耱,此方法秸杆腐烂快,养分利用率高。 1.3.2边收边铡,结合灭茬整地翻入土壤 在玉米种植面积大的地区,为节省劳力,玉米秸杆边割边铡,就地深埋。此方法秸杆翻埋较深,当季腐烂率也高。此外,为克服玉米秸杆不易腐烂地缺限,将玉米秸杆收后铺于行间,待秸杆发黑铡成3-5寸长节,埋深入土,效果很好。 据该地区甘肃24点多年定位测定,玉米秸杆(亩投入有机质500-800公斤)还田一季,土壤容重降低0.3-0.12g/cm3,孔隙度增加1.14-4.52%,土壤含水量增加36.4g/Kg,全氮由0.75g/Kg增至0.86g/Kg,速效磷由4.05mg/kg增至4.67mg/kg,对玉米秸杆还田与末还田小麦苗情调查,小麦单株有效分蘖增加0.5-1.0个,次生根增加1.2-1.6条,根长增加6.4-8.3厘米,亩增产20-40公斤,增产率7.1-17.5%。 1.4玉米根茬还田技术 1.4.1直接翻埋 陇东川塬区玉米收获后,根茬不刨出,地面留茬5厘米,亩留茬200公斤,于秋翻时用旋耕机旋灭茬一次,旋深20厘米,根茬纤缠丝片一般长5-10厘米,然后再旋耕一次,旋深25厘米以上,根茬破碎达100%,当年腐烂率达80%以上,按日作业8小时计算,每天可旋耕60亩。 1.4.2先碎茬后翻埋 玉米收获后耕翻前,用园盘耙耱切碎根茬或人工用锄头打碎根茬上部。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玉米收获后种回茬麦时根茬多、土块大的不利因素,也加速了根茬腐烂。 据我省甘肃地区灵台县测定,一般玉米干根茬亩还田量可达15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滚齿机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流程介绍.doc
- 滨岸城市大气湿沉降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物源辨析研究.doc
- 演示实验与对比实验的优缺点.doc
- 演示实验在中的不可替代性.doc
- 演绎逻辑推理的理论与运用探析.doc
- 漳州地理乡土教材.doc
- 潍坊市场分析.doc
- 潘一矿东二采区煤仑修复加固支护技术实践.doc
- 潘集区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doc
- 澳洲坚果栽培技术.doc
- 优秀农耕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困境与推进路径.pdf
- 县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pdf
-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节庆新路径探析——以广州市花都区数字农业直播节为例.pdf
- 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到共富公司的乡村产业振兴创新路径探析.pdf
- 地方政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序嵌入与治理赋权——基于霍山石斛产业的历时性观察.pdf
-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现状、问题与选择.pdf
-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方略.pdf
- 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pdf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地化实践及其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以丽江永胜洞经音乐为例.pdf
- 2018-2023年中国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概况、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可视化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pdf
最近下载
- 12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集 第十二章 综合分析 .pdf VIP
- GB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doc VIP
- 致敏物质控制措施检查记录表.docx VIP
- 智慧水利大数据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docx VIP
-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输(1).pptx VIP
- 14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集 第十四章 理论考试试题真题 .pdf VIP
- 2023年南宁市青秀区总工会招聘考试真题.docx VIP
- 烟淄管道干线扩能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GB50391-2014: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