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古代教育史重点复习部分
外国古代教育共分五部分: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
古罗马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巴比伦 埃及 印度 中国
巴比伦的教育涉及的要点:
学校最初与寺庙有关,寺庙的书吏要读书识字。以泥板为书,常称“泥板书”,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负责人称为“校父”, 教师通常被称为“专家”,学生称为“学子”,助手称为“大兄长”
文字的演变:图画文字-----契形文字(表意、表音、部首)。
学习的内容:天文学、数学,语言。重视书写、阅读、翻译、写作等。
后来发展到初级学校和高级学校,师徒传授式教育,体罚盛行。
教育为职业官吏,僧侣、文艺家等少数人垄断。
埃及的教育涉及的要点:
学校教育比较发达,教育制度比较完善,
1、学校类型:宫廷学校------毕业后做官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学术中心,研究科学技术
职官学校(书吏学校)--------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的人
2、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天文学、测量学、数学、建筑学、水力学、医学等,重视书写。
教学方法-------灌输、体罚
印度的教育涉及的要点:
经典考题
(09、24)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在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B )。
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校父
1.婆罗门教育
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吠陀》为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姓享有教育的权力。
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办在家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学生,多为婆罗门子弟,主要学习《吠陀》经,老师不收学费,但是会接受家长的丰厚赠礼,且田地由学生代为耕种,学生一般在老师家住12年就毕业。带有明显的贵族性。教学多采用体罚,对于年长的学生则恩威并施,也常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协助老师把知识传给年幼儿童,称为19世纪“导生制”的源头。教学采用导师制及口授法。
2.佛教教育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公元前3世纪,佛教得到广泛传播,佛教教育随之发展起来。
目的: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蔑视现实人生,通过修行,大彻大悟,追求涅槃及来世的幸福。
场所:寺院(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神学中心)
内容:佛教经典,把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以方言解说。
教育对象广泛,故教育带有平民性。将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三者结合。
公元10世纪后,佛教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二者的共同点:
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同一,主要是德育,道德熏陶,内容消极避世。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产生了人类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和学校教育。
各国教育各具特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内容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反映了不同阶级的需要。
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施行个别教学,没有形成正规的教学制度。
知识常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
(古希伯来教育未列为考点)
古希腊教育
分为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期三个时代。(教材上多了一个荷马时代,未作为考点)
三位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风时代的教育
以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国家为代表
经典考题:
(11\24).在古代斯巴达,城邦为年满18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B )
A.体育馆 B。艾佛比 C。体操学校 D。角力学校
斯巴达教育(平原,土地肥沃)
教育目的:培养勇敢的军人,保卫国家
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
男孩在7岁前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7岁---18岁进入国家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练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接受道德灌输,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ephebia(唉佛比,翻译成青年军事训练团),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年满20岁开始接受实战训练,30岁获得公民资格。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健康的母亲可以育儿且保卫家园,当男子外出战争时。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教育具有阶级性(人分为三等);教育为国家控制,是国家的事业;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不重视文化知识;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岛屿,三面临海)
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善战的军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美且善的人。故形成重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五项竞技(赛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