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docVIP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doc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2·福州)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认为如果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早引进20年,就能够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也许明朝就不至于灭亡了。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统治腐朽引发了一系列的统治危机,饥民造反只是危机加剧的结果。材料中的观点显然是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2.(2012·台州)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  )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由材料“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知③正确。由“坊有……店”,可知①正确。这些都是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②正确。④出现于宋以后,所以排除④选C项。 3.(2012·黄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答案】C 【解析】有官职在身的就住在宫廷附近,没有官职在身的(指士)和农民就住在城门附近,工匠与商人就住在市场附近,这体现了C项所述。 4.(2012·武汉)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 D.知识水平 【答案】B 【解析】“士农工商”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其从事的职业,与道德品质、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无关。 5.(2012·莱州)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材料反映了(  ) 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 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 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究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商品化。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选D项。 6.(2012·宁波)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图片是明清时期的商业会馆,它的兴建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地区商人或行业性商人在某地兴建的商人聚会的地方,代表了商帮的兴盛,体现了行业性的加强,并非是政府管理商业贸易的机构。所以选A项。 7.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体现的政策从本质上是为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实行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8.读《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可得到的信息有(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存在雇佣关系,而材料体现不出雇佣关系,故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结论,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确定A项正确。 9.(2012·山西大学附中)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