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泥火山.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火山   台灣島的形成受到火山爆發、板塊推擠、造山運動的作用,造就了各種特殊的地質景觀。當地表下的天然氣或火山氣體,受地熱、地壓的作用,沿著地層裂隙(斷層)上湧,途經泥岩層混合了泥沙與地下水形成的泥漿,最後噴出或冒出地表所形成的地形,稱為「泥火山」。   泥火山不是真正的火山,其所噴出的是來自地下數百公尺處的泥漿,而非高溫的岩漿。但泥火山所形成的地貌、結構,與火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失為火山之模擬與縮影。   泥火山的外貌,受泥漿稠度的影響,大致可分為五類:(石再添,1967) 一、泥漿稠度最高,噴泥口直徑約數十公分,邊坡傾斜角在20℃以上的「噴泥錐」。 二、噴泥口直徑約數十公分,邊坡傾斜角在5℃~20℃之間的「噴泥盾」。 三、噴泥口直徑在數十公分到一、二公尺之間,邊坡傾斜角在5℃以下的「噴泥盆」。 四、泥漿稠度極稀,噴泥口可達數公尺以上的「噴泥池」。 五、而噴泥量極低,地表僅見直徑數公分之噴泥口的「噴泥洞」。   在台灣泥火山分布的活動區內,以燕巢鄉深水村內的「烏山頂」泥火山,為最壯觀的“噴泥錐”;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的「電光泥火山」,為最大的“噴泥盾”;燕巢鄉金山村內的千秋寮「養女湖」泥火山,為持續噴發最猛烈的“噴泥盆”;「羅山泥火山」則兼具“噴泥盾”、“噴泥池”、“噴泥洞”的型態。   小女子家居東部,故以介紹羅山泥火山及電光泥火山為主。   經台九省道,往花蓮縣富里鎮羅山村產業道路進去,來到這裡當然要去一趟羅山瀑布,車放置停車場後,沿步道行約半小時即可到達瀑布附近的溪邊,一般人皆停留在此嬉水,當然也可以繼續前行到瀑布底下,不過這裡的大岩石圓滑無角,奇滑無比,攀爬起來須非常小心,瀑布的下方是一大深潭,泉水由岩壁上一傾而下,清爽無比。   離開羅山瀑布,回程約五百公尺處,左側水泥步道前行100公尺,即可到達漁池,由漁池左方繞行約50公尺柵欄的左方,往泥火山的小徑已淹沒於荒煙蔓草之中,撥開芒草林步行一小段在路旁裸地上,可發現大大小小的噴泥池和噴泥洞,噴口不眠不休的噴出泥漿氣泡。在這附近的住家,更有的利用不鏽鋼桶蒐集天然氣,成為終年不熄的燃料,供烹飪及燒熱水之用。   羅山泥火山地質分布極廣,但卻已遭人為極為嚴重破壞,大多已被開墾成農田、挖成漁池,甚至在泥火山上蓋屋居住。   電光泥火山舊名「雷公火」,當地居民常在這附近看見不明的火光,可能是因陰天打雷時,引發泥火山內石油瓦斯所產生的火花。今地圖上稱該地名為「泡泡」,故又名泡泡泥火山。光復初期,原轄於台東縣關山鎮電光里,後改屬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但仍習稱『電光泥火山』。   自台東縣鹿野鄉往瑞源村,直行過寶華大橋,蜿蜒上山,銜接197號公路後可看見慈惠堂之牌樓,過牌樓前行往停車場旁的小徑左彎續行,約行3公里於一上坡起點,在右側下坡即可發現進入泥火山的小徑。彎延於相思林裡的小徑極為潮溼,途中會發現結有紫色果實的杜虹花,路經幾處有點驚險的獨木橋、之後再下泥岩溝,全身很快就會髒兮兮,步行約1小時即可到達。   入口處旁有一窪地水塘,內可發現水燭、海雀裨等沼澤水生植物及匍匐的耳葉鴨拓草。進入後望過去是南北走向的兩大噴泥盾,泥漿不斷的由噴泥口噴發,溢出後形成泥流,附近仍有許多較小的噴泥洞。我們可以沿著四周裸地繞行,可觀察到泥火山的指標植物:鯽魚膽、鬯(ㄔㄤˋ)蕨、彭佳嶼飄拂草等,其它還可發現如恆春楊梅、天蓬草舅、台灣香檬、山葡萄、羅氏鹽膚木、飛龍掌血…等較特殊的植物。   噴口附近泥濘不堪,土質極黏,靠接近觀看時須非常小心,免得雙腳陷入其中拔不出。噴泥口插著許多想測量深度著樹幹,聽說在噴泥盾下已吞入了不少東西。據研究過泥火山的學者描述,曾在噴口上蓋住封閉物收集可燃氣,經火點燃後會持續的燃燒,證明了「雷公火」的由來。 當噴口不斷持續噴出泥漿,日久後乾涸的泥漿逐漸囤積,噴口因為被塞住而休噴,但過一陣子後,在乾涸噴口的附近會再另起爐灶,產生另一個噴口,所以每次來觀看泥火山地形的景觀都不一樣。   在噴泥盾南端,地上可發現各種物件造成的『土指』(※土指的形成是因掉落在泥地上的樹葉、石塊、或生長在其上的草叢,經雨水沖刷侵蝕下方疏鬆的土粒,而形成不同形式的土堆)。下方低窪處臨近木坑溪附近,還可觀看到經雨水大量沖蝕,而將盾體下切成陡峻的泥流峽谷惡地。   在那平坦的泥地,偶爾可發現山豬、獼猴、小水鴨、石虎的足跡,在小岩壁上可發現遠古時代即有的松葉蕨,旁邊的樹叢裡還盛開著深紅花朵的鐵線蕨。   電光泥火山因位於海岸山脈的山區中,交通不便,故人煙罕至,自然景觀得以保存完整。但不幸地,前陣子由媒體報導得知,已有不少宗教信徒,將其視為「聖地」而前來焚香膜拜,甚至在土指上插滿成堆的香枝,造成地理景觀的破壞,如今有關單位也已開始管制進出的人員。特殊的地質景觀彌足珍貴,是需要大家的關注與愛護。 以上文章,參考文獻: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