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調查
苗栗市伯公坑道鳥類生態概述 文(巫炳興、洪維鋒
調查流程:本調查係從91年5月到91年9月,每月至少二次之頻度調查。
調查範圍:以苗栗市伯公坑道及雞蓋崠古道為範圍。
調查方法:範圍分5站,以穿越線步行或開車定點觀察紀錄之方式,進行全縣鳥種及數量之調查。
調查工具:雙筒望遠鏡及單筒望遠鏡。
調查結果:
一、資源及物種特性分析
此區自五月到九月本區共紀錄21科39種,其中特有亞種共有18種,有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翠翼鳩、畫眉、紅尾伯勞等6種列名珍貴稀有與其他應予保育之物種。
二、分布分析
伯公坑道中以N站桂竹亭最豐富,共紀錄到30種,依次為E站伯公橋旁有27種,雞蓋崠古道有27種,D站芋田有23種,C站斜坡水田有23種。
三、優勢種分析
伯公坑道中以黃頭鷺、斑頸鳩、白頭翁、小彎嘴、綠繡眼、麻雀、大卷尾等較為優勢。
四、調查站每次出現種數分析
每次出現平均種數以雞蓋崠古道16.75種最高,依次為E站伯公坑橋有13.21種,N站桂竹亭有12.83種,C站斜坡水田有12.4種,最後為D站芋田有7.67種。
五、生態特性分析
調查路線原為產業道路,沿線多經人為開墾,是典型的低海拔丘陵地,上有局部殘有次生林,雞蓋崠古道雜林較明顯,伯公坑道有南勢溪支流相隨,對面幾近垂直的壁崖區,相對自然度較高,因此常見鳥類如優勢種所列,而各分站有其差異說明如下:
N站桂竹亭-番鵑幾乎調查期間常駐可見,而綠畫眉、大冠鷲、鳳頭蒼鷹、等全線僅於此站出現各一次。
C站斜坡水田-黑冠麻鷺有在此進駐的跡象。
D站芋田-無顯示特別差異。
雞蓋崠古道-J到L處為泥土步道,兩旁雜木叢生,次生林顯示較成熟,因而山紅頭及繡眼畫眉較容易出現。
其他:翠翼鳩於8/18上午0640在桂竹亭旁邊的牧草園道記錄一次,冬候鳥紅尾伯勞於8/17再I處第一次記錄,紅隼出現於H處,皆值得注意。另外於鄰近的麻園坑道中碳窯景點,在9/10第一次紀錄佛法僧4隻立於相思樹林及高壓電線上覓食,9/14仍有觀察紀錄。
五、鳥類名錄
1.鷺科 黃頭鷺 小白鷺 夜鷺 黑冠麻鷺
2.鷲鷹科 鳳頭蒼鷹 大冠鷲 松雀鷹
3.隼科 紅隼
4.雉科 竹雞
5.鳩鴿科 紅鳩 斑頸鳩 金背鳩 翠翼鳩
6.杜鵑科 番鵑
7.翡翠科 翠鳥
8.五色鳥科 五色鳥
9.燕科 赤腰燕 家燕 洋燕
10.雨燕科 小雨燕
11.鶺鴒科 灰鶺鴒
12.鵯科 白頭翁 紅嘴黑鵯
13.伯勞科 紅尾伯勞
14.畫眉亞科 繡眼畫眉 畫眉 小彎嘴 山紅頭 綠畫眉
15.鸚嘴亞科 粉紅鸚嘴
16.鶯亞科 灰頭鷦鶯 褐頭鷦鶯
17.鶲亞科 黑枕藍鶲
18.繡眼科 綠繡眼
19.文鳥科 斑文鳥 白腰文鳥 麻雀20.卷尾科 大卷尾
21.鴉科 樹鵲
六、白頭翁及番鵑介紹
白頭翁 鵯科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特有亞種L18
是非常普遍的鳥種,在此伯公坑道調查期間必可遇到,尤其鳴叫聲「巧克力、巧克力」像極了「報馬仔」,聽了必莞爾一笑。全身以橄欖黃為主,後頭有塊大白斑為特徵,因此河洛語稱之為「白頭殼(音˙ㄎㄡ)」。以昆蟲類、漿果等為食。3月到7月築巢於離地不高的樹叢裡,用芒草穗等築成碗形,一窩產3到4枚蛋,孵化約二星期,再約經二星期的餵養,便可離巢飛走,此時的幼鳥並沒有白頭喔。牠在台灣分布自東北部之宜蘭經北部、西部到南部屏東的枋寮,而其他地點則尤牠同科同屬的烏頭翁之領域,本來地理的區隔,隨著人類的開發,已發現兩者混合的雜交種,對物種的基因有不良影響。
番鵑 杜鵑科 學名Centropus bengalensis 留鳥 L39
在此地的桂竹亭前,一大片五節芒草園內,夾雜少許幾顆山黃麻、樟樹、野桐及不少的馬纓丹中,常見牠平低滑翔或跳躍其間。91年6/8、6/9、6/13、6/24、7/16、8/23、9/13都有紀錄到1或2隻身影,其嘴為黑色,全身黑褐色,背部及翅膀為橙棕色,但非繁殖羽時,嘴及全身轉為黃褐色。發出「嘓、嘓、嘓」的聲音,因此河洛語稱之為「草嘓」。以昆蟲為主食亦吃漿果。雖然是杜鵑科的鳥類,但牠是自己築巢育雛,以芒草葉為主要材料,築成大型的扁球形巢在離地1到2公尺處的濃密草叢裡。
苗栗市伯公坑道及雞蓋崠古道植物生態概述 文(劉朝光
本學會91年承辦苗栗市休閒運動自行車道沿道自然生態解說教育延續計畫—野地生態調查,此次調查範圍包括伯公坑道及西角坪道,調查內容分人文調查、動物生態調查、植物生態調查、地質調查及溪流水文調查。以下僅就以伯公坑道及雞蓋崠古道植物生態調查過程及調查結果的概述,提供有興趣者及導覽解說者參考,並請指正。
伯公坑區主要範圍從東邊的伯公坑橋沿著上方的綠竹林往西至劉宅、茶園、竹林、混合林直達牧草園,然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