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景 提高教学效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问题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教学过程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学要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这个“魂”,也就是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   借助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识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运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在教学中引用这类事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课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世界引进课堂,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问题应需而生,使学生的精神需要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重视。   例如:在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我首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次危机发生的特殊原因、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甚至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原因、这次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等。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思考题:“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也帮助亚洲国家顺利渡过了这场危机。试结合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有关史实,谈谈对我国实行这一政策的认识。”   这一问题与现实的联系特别密切,同学们特感兴趣,讨论也很热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得出以下认识: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政策及推卸危机,向别国转嫁危机只能反过来危及自身,加深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是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深刻教训。而中国作为亚洲地区负责任的大国,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最终帮助亚洲国家渡过了危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可见,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   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即让学生质疑,从而产生对问题有刨根问底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孝文帝改革》时,我设置了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的英雄,其功劳不在秦皇汉武之下,他使鲜卑族获得了新生。也有人说,孝文帝是个历史的罪人,他使勇武质朴的鲜卑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讨论非常热烈。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孝文帝及其所主持的改革作客观的评价: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坚定和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历史家,改革家。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个政权和民族的兴衰为标准。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的消亡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它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   拓跋部在入主中原后,无论是外在的身体素质,还是内在的精神灵魂,都打上了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一个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战斗力的下降。当其势力推进到江淮地区后,就停滞不前了。这固然与活动性较强的骑兵受地理环境的约束,难以发挥过去的优势有关,但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