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麦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塑造了我的人生道路.docVIP

《麦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塑造了我的人生道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塑造了我的人生道路   在焦虑中读书,在读书中感觉幸福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不像现在的弟弟妹妹们,我们那时没有漫画书,没有哈里?波特,没有秦文君、杨红缨的系列小说,更没有那么多种类繁多、花花绿绿的杂志。我的小学、初中那段时间,能读到的书很少,到现在,留下印象的只有《小灵通漫游未来》《格林童话》《动脑筋爷爷》《365夜故事》等有限的几本读物,都看过N遍,另外囫囵吞枣看过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一两套,杂志方面只有《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可看。可想而知,许许多多的好书都被我错过了。所幸我一直对读书怀有热爱,记得上小学时有一阶段,每逢星期天我都会独自一人走12里路,去镇上的新华书店里翻书、买书,连卖书的阿姨都认识我了。那是关于少时读书最深切的记忆。   上了高中后,升学的压力导致几乎完全停止看课外书,唯课本是读。进了大学,才有条件多看一些书,但因为另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分心之事,尽量多读书也成了未能完成的心愿。   正是这些客观及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可避免像被遗弃的蜘蛛网,满是大块大块的洞。近几年,算是彻底相信了多读书、广读书的好处,然而现实是一方面要为稻梁谋而工作,另一方面因为喜欢上了翻译,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译书,所以读书便成了业余之外的余事,只是见缝插针的事,比如在上下班乘车、睡觉前和出差时,等等。这样下来,一个月看的书总共十本左右。我知道跟有些人比起来,这个数量已不算太差,只是离我的想法还很远。平时我关注新书,碰到感兴趣的书买下时很少迟疑,但看书时间有限,再加上一直也从图书馆借书看,让自己的看书速度永远赶不上聚书速度。看着满架未曾一读的新书,心里是深深的不满足。   至于通过读书来弥补我知识体系上的处处空洞,仍可望而不可及。在焦虑中读书,在读书中感觉幸福,就是这么矛盾的事。   《麦田》直接塑造了我的人生道路   我永远不能忘记自己20年多前首次读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英文原版书的感觉。我何其幸运,能在那个年龄(17岁)、那种心态下读到了这本书,当时就感觉那会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至今还是这样认为。我第一次读《麦田》,马上就认同了霍尔顿,我这样写过:“一读之下,竟与书里的主人公霍尔顿有息息相通之感,他的愤怒就是我的愤怒,他的迷惘正是我的迷惘,他的欢乐也是我的欢乐。”我读这本书,知道了心里拥有“霍尔顿感觉”并不说明自己有多大问题,青春少年时的怀疑、质问以及迷惘,都是理所当然的,感觉自己并不孤单。霍尔顿身上,几乎体现了此年龄段的人每个方面的性格特点。《麦田》是最好的成长小说,能帮助年轻的读者理解自己乃至周遭的世界,并且对人生此阶段之后怎样走也有指导意义。例如《麦田》最后暗示了霍尔顿回归社会,书中也引用了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这里的“理由”也可以译为“原则”等。到现在,我经常还会琢磨这句话,不能同意这句话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信条”。《麦田》中的霍尔顿很容易引起共鸣,但十几岁的他尚处于“只破不立”的阶段。因为他年纪尚轻,不能看到世界在许多方面不完美是难以改变的事实,一味的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多大问题,而学会谦恭的态度,认真去做一些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多或少地将世界向完美的方向推进一点,这样才更有建设性。   《麦田》还直接塑造了我的人生道路。我在大学毕业后,有过几年苦苦寻觅人生道路的日子,却似乎没多少进展。然后在1999年元旦(碰巧也是塞林格的生日),看了一点以前的《麦田》译本后,致敬也好,练笔也好,我决心把这本书重译一遍,那是在既无出版希望,也没有期望自己以翻译为业的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它真的引导我踏上了文学翻译之路。今天在我翻译了超过300万字后回头看看,觉得是翻译《麦田》给自己的文学翻译事业开了个好头。热爱和认真,这是我在翻译中一直奉行的两条原则,而首要的,便是对每一本翻译对象的热爱,就像翻译《麦田》时那样。   翻译《一九八四》曾两度落泪   对于我,遇到奥威尔,无论作为读者还是译者,都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从阅读到开始翻译他的作品,回头想一想,中间似乎有不少机缘巧合之处。   我开始接触奥威尔是比较晚的,在1998年,媒介就是王小波,他那本《沉默的大多数》让我读了好几遍,在一篇文章中他这样提到奥威尔和他的《一九八四》:“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也许是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我就想去读读这本为小波所推崇的书,结果找来了董乐山先生译的《一九八四》,一读之下,这也成了我“终身难忘的经历”。我一向喜欢历史,总是无法避免产生沉重感,但是有几位作家能像奥威尔这样,早在五十年多前,就以精确的预言,描写和揭露了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