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藏药绿绒藁的研究概况_药学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药绿绒藁的研究概况_药学论文.doc

藏药绿绒藁的研究概况_药学论文 藏药绿绒藁的研究概况_药学论文 【关键词】 绿绒藁;藏药;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综述 绿绒藁是著名的高山欣赏植物,也是藏医传统药用植物,具有多种疗效。在藏医古籍《月王药诊》、《四部医典》、《晶珠本草》中都有关于绿绒藁的记载[1]。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绿绒藁所含的生物碱,国内则从8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至今有关绿绒藁的研究报道已不少,但多不系统全面。笔者旨在归纳总结藏药绿绒藁的研究现状,并进行评述性的展望,希望能为合理开发、保护、研究和利用绿绒藁提供参考。 1 来源与产地 绿绒藁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藁属(Meconopsis Vig.)植物的统称。本属共49种,1种产于西欧,其余48种大部分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中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我国有38种,集中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甘肃等青藏高原地区[2-3]。据报道,本属17种植物有药用价值,尤其以全缘绿绒藁M.integrifolia(Maxim.) Franch.、五脉绿绒藁M.quintuplinervia Regel.、总状绿绒藁M.racemosa Maxim.、红花绿绒藁M.punicea Maxim.、多刺绿绒藁M.horridula Hook.f.et Thoms.、川西绿绒藁M.henrici Burn.et Franch.最为常用[1,4-5]。  2 药用部位及用途   公元8世纪的藏医古籍《月王药诊》中就记载了“欧贝”、“刺儿恩”的应用方法。现在公认的观点是,“欧贝”从来源上主要指五脉、全缘、红花、长叶绿绒藁;“刺儿恩”主要指总状、多刺绿绒藁。据《藏药志》记载,“欧贝”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涩,具清热解毒、止痛、消炎、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肝肺热、皮肤病、肺炎、肝炎、水肿症;而以花入药解热效果好,并能治血热和血旺。“刺儿恩”全草入药,性微寒,味苦,功擅接骨、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用于治疗骨折、骨蒸、跌打损伤、头伤、胸背疼痛等症[6]。另据文献记载,五脉、全缘、红花绿绒藁均以花入药,有清热作用,主治肝、肺热病;总状、多刺绿绒藁均以全草入药,有生骨脂、解毒、清胃热作用,主治骨裂、头部外伤、中毒症、关节热痛[7]。   3 绿绒藁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3.1 生物碱类 本属植物多含有生物碱,以红花、五脉、多刺、总状绿绒藁中居多,全缘、美丽绿绒藁中几乎不含有,其他种中鲜有报道。 在红花绿绒藁中,刘氏等[8]分离得到阿包碱(Alborine,Ⅰ)、 威尔士绿绒藁定碱(Mecambridine,Ⅱ)和甲氧基威尔士绿绒藁定碱(Methoxymecambridine,Ⅲ)等3种生物碱,其中Ⅰ是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王氏等[9]研究五脉绿绒藁中同样发现含有Ⅱ。五脉绿绒藁中,尚氏等[10]提取鉴定出3种化学成分: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Ⅳ)、O-甲基淡黄巴豆亭碱(0- Methylflavinantine,Ⅴ)和五脉绿绒藁碱(Meconoquintupline,Ⅵ),其中Ⅵ为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王氏等[11]分离鉴定出2种生物碱:Ⅴ和黑水罂粟菲酮碱(Amurine,Ⅶ)。王氏等[12]鉴定出1种新生物碱:脉奎宁(Mequinine,Ⅷ)。国外研究者在多刺、总状绿绒藁中均分离出α-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Ⅸ)、黑水罂粟碱甲醚(Amurensinine,Ⅹ)、普托品(即原阿片碱,又称延胡索丙素,Protopine,Ⅺ)、黄连碱(Coptisine,Ⅻ)、丽春花定碱(Rhoeadine,ⅩⅢ)、异丽春花定碱(Isorhoeadine,ⅩⅣ)及罂粟红碱C、D、E(Papaverrubine C、D、E,ⅩⅤ)等生物碱。另外,前者中还含有隐品碱(Cryptopine,ⅩⅥ)、血根碱(Sanguinarine,ⅩⅦ)等,后者中还含有罂粟红碱A(Papaverrubine A,ⅩⅧ)、木兰花碱(Magnoflorine,ⅩⅨ)[13]。 此外,谢氏[14]从总状绿绒藁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异喹啉类异耙文型(Isopavine)生物碱的N-氧化物,即氧化黑水罂粟碱甲醚A、B(Amurensinine N-Oxide A、B,ⅩⅩ)。 全缘绿绒藁中也含有Ⅺ[15]。王氏等[16]从美丽绿绒藁M.speciosa Prain中分离得到2种生物碱Ⅶ和Reframoline (ⅩⅪ)。从本属中发现的上述生物碱,以叔胺碱最多,季铵碱、仲胺碱次之。   3.2 黄酮及其苷类   研究表明,黄酮类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一小部分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到目前为止,本属所含黄酮类成分仅五脉绿绒藁中有研究者系统探索过,其他种未见报道。   尚氏等[17]

文档评论(0)

619731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