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几个前沿科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Ⅱ).pdfVIP

人工影响天气几个前沿科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Ⅱ).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7一黑碳、消雨、消雾、气溶胶、闪电、综述 ·753· 人工影响天气几个前沿科技 问题的研究和思考(II)’ 张纪淮 苏正军 关立友 黄庚 石爱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1人工增雨的定义 一些大气物理科教书中提到人工增雨时,常将提高降雨效率作为增雨的主要方法或首推设计,而 人工增雨的需求是出于某一地区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短缺的需要,包括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以色列 的三个增雨计划在内,人们常常以某一地区的雨量是否增加来检验增雨的效果。提高降水效率是针 对云来说的,检验效果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显然,这当中是存在差异和矛盾的。人工影响天气兴起 的早期,西方国家主要是催化对流云、地形云,特别是地形云,基本上不下雨,通过催化整块云降到地 面的雨多了,云的降水效率也提高了。但对近年来开展较多的以系统性层状云为对象的人工增雨来 说,即使利用飞机作业催化面积较大,也只是对一部分云(或云的一部分)进行了催化,而整块云的降 水效率是否提高就难说了。特别是大规模作业可能产生降水时空再分布。作者以为,一般来说,将目 前普遍实施的人工增雨解释为采取一定的人工催化手段,产生一批初始雨滴胚,加速云中降水粒子形 成的微物理过程,从而增加过程降水较为浅显易懂、不易引起争论。 2动力催化的一小点质疑 动力催化是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将小积云人工催化发展成为大积云以增加降水 是十分诱人的。由于大积云尺度大,水汽通量大,因而降水总量也大。就自然降水效率来说,大积云 比小积云也要高些。按照辛普森女士60年代中后期在佛罗里达州的试验结果,播云后比不播云,云 顶高增加了1.6km,平均增雨量1.7倍。 一点小小的质疑在于:动力催化是基于积云动力学的考虑:“通过在过冷区过量播撒人工冰核,达 到每升102~104倍。使过冷区的水滴全部冰晶化,从而放出大量凝结潜热,使云温升高0.5~1.0℃ 左右,加大了浮力,进而使云内上升速度加大,云体变宽、变高,生命期延长,从而可大大增加降水。” 图1雹云中垂直气流随高度变化曲线比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号和中国气象局云雾环境开放实验室共同资助 ·754·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上册) 我国廖远程同志在甘肃人工防雹工作中曾坚持施放人云探空,实测的雹云中垂直气流有两种分 布。图1中曲线1、2、3表明,雹云中垂直气流速度随高度的分布近似抛物线,垂直气流速度随高度的 增加而增大,在雹云中上部达到极大值,往上垂直气流速度又迅速减小、出云后有一股持续而微弱的 下沉气流(I型),强雹云中最大垂直气流速度都超过12m/s,测得最大值为28m/s。 同时也探测到云中垂直气流随高度的分布呈抛物线,但有两个峰值,第二峰值的位置偏高(II 型)。作者认为第二峰值的出现与云内自然冰晶晶化过程有关。 因而作者认为,由于云的周边界面并不是一个物质面(如管壁),上升气流是三维的,通过在过冷 区过量播撒人工冰核,极有可能的结果是促成云中垂直气流由I型向II型的转变。云上部垂直气流 猛增,云顶迅速升高,而云底入云水汽通量和垂直气流最大速度未必有太大的增加。 3在云底下面播撒高浓度、粒子尺度较大的吸湿性催化剂的设想 近年来我们和有关单位合作在96m3中型综合云室内对我们合作研制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吸湿性 焰剂的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可用吸湿性焰剂在云室内形成雾。俄罗斯“台风”科 研生产联合体的同行专家也作出了类似的结果,在3200m3的大云室中,他们可以用吸湿性核造雾, 起始的相对湿度为72%。 那么,能否先在对流云底下面、相对湿度较大的区域播撒高浓度的粒子尺度较大的吸湿性催化 剂,从而降低云底高度,也即降低开始凝结、释放凝结潜热的高度,增大最大垂直气流速度和云底人流 水汽通量,使云体变高、变大。然后,再利用粒子尺度适合于发动重力冲并过程(吸湿后迅速增大为 40pm的粒子)的吸湿性催化剂播云催化以达到增雨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